BAT很了不起么?对话紫光云:如何与BAT打一场公有云的错位战

3月底,紫光集团宣布进入公有云市场并发布“紫光云”品牌——这个决定也许大胆,但并不意外,毕竟要实现“从芯到云”的强国梦,公有云都是绕不开的一环。

而业界更感兴趣的是,在BAT公有云服务日趋成熟和饱和的当下,作为国家队的紫光云,选择现在才入场,能否还能求得一席之地?

诸如类似的问题,紫光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竑弢已经回答了很多遍——“紫光云不是从零开始,我们有备而来”。

“我们有备而来”

一方面,现任紫光集团旗下核心企业新华三,自2009年就开始了云计算、IP 络方面的积累和拓展,业务市场逐渐延伸为私有云、产业云、城市云以及政务云等,而今,这些都将作为紫光云非常重要的核心承载和优质资源;另一方面,紫光集团对于云战略也早有布局,如紫光云数、紫光股份、紫光软件、紫光数码、紫光西数等,未来它们都将为紫光云赋能。

在王竑弢看来:选择公有云的时机并不重要,关键是,正是紫光具备了以上布局,才做出了“挺进公有云”的战略决定。未来,紫光集团对紫光云的投资金额将达到120亿元。

深厚的产业布局和充足的资金实力,让紫光云有了“舍我其谁”的气魄,而强大的资金注入的同时,除了让业界充满期待,也提振了中国云产业发展的信心。

但是,面对国内公有云市场的红海一片,各路互联 企业竞争得不可开交,现存的几大巨头不满足to C,纷纷虎视看向“to B”市场,紫光云又该如何迎战?

紫光做云“不一样”

据介绍,紫光云将重点聚焦行业企业、政府城市等层面的公有云服务,与传统BAT公有云不同的是,紫光云不局限于计算、存储、 络等堆砌成的IaaS层面,而是带来了产业价值和云生态能量的“升级玩法”。

王竑弢举例说,在产业层面,紫光云将根据行业的不同属性提供更多产业价值,既有IaaS、PaaS,也帮助客户共同构建SaaS生态圈,为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能量。“在企业云、政府云等方面,我们积累了足够经验,将针对企业级客户的各种需求和问题,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事实如此,在云业务的实际交付方面,紫光云战略下的拳头企业——新华三已经是国内市场的佼佼者,在企业云和政务云市场都位居榜首,目前已经为13个部委、19个省级城市搭建了政务云;为全国300多所城市构建底层IaaS;全国累计交付的云项目超过6000个。

“关键是,新华三交付的云项目,没有一个烂尾工程,这是我们的优势和承诺,也是我们能够做好to B市场的根本所在。”吴健坦率地表示。

就任紫光云总裁之前,吴健曾任新华三集团副总裁、云计算产品线总裁,多年的行业积累和实战经验让吴健对当下的云市场,拥有着精准的目光和独到的判断。

按照吴健的思路,紫光云将从行业和城市两个维度去开拓市场。

在行业市场,重在打造能力中心,由于行业之间存在巨大的需求差别,所以需要针对不用行业板块,交付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规划政务、教育、金融等重要板块,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和对应的合作伙伴,构建能力中心;在城市云维度,重在打造城市级别的云基础设施和新型智慧城市的运营平台。

“我们会采用横纵向 格化的方式去覆盖市场,这种模式已经在新华三打磨成熟且得到验证。”吴健表示,无论提供公有云,还是私有云,企业级市场的商业本质不会变,那就是充分满足企业需求,尽可能贴近市场。

致胜公有云的不二法宝

这不仅是新华三多年企业 市场中私有云大获成功的秘诀,也将成为未来紫光云致胜公有云的不二法宝。

纵观目前的公有云市场上的主导玩家,亚马逊、AWS、阿里云等都是纯粹的互联 企业,在技术服务产品交付售后等各个方面,基于都是采用线上的方式,虽然对to C市场这是可行的方式,但to B市场却有所不同,还需要一支“地面部队”负责运营支撑和服务售后。

借助新华三已经遍及全国的分支机构和办事处,紫光云将天然拥有这支庞大的线下支撑队伍,形成与BAT公有云之间决定性的差异化优势。

那么,紫光入公有云就没有挑战吗?当然不是。

毕竟,公有云市场服务门槛高、市场格局渐定、需要强大资金注入,曾经很多备受看好的独角兽最终沦为炮灰,这其中,虽有资本层面的缘故,但论及企业运营和产品服务方面,也确实存在着不少“坑”。

曾是中国联通“沃云”牵头人,现任紫光云联席总裁焦刚对此深有感受。

在焦刚看来,公有云服务是“三分技术 七分运营”,作为典型的互联 业务,需要面向客户提供端到端、7×24全天候且无缝流畅的业务能力和使用体验,这是对企业运作模式和技术能力的双重考验。

不可忽视的三大压力

“紫光云的压力来自三方面,也是必须面对的三个转变。”焦刚表示:首先,从卖设备转为卖服务;其次,从私有云架构转为公有云架构;最后,从聚焦I/P层转为构建全云生态。

不过,公有云的后进者,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

在云计算的上半场,前仆后继的互联 先驱们用实际行动推进了中国公有云市场的成熟,并且培育和普及了用户对公有云的认知。

应该说,在云计算的上半场,中国公有云的商业大门已经打开。那么,如今进入下半场,公有云的玩家们又该如何呢?

吴健对此表示,下半场的云计算在市场需求方面将火力全开,相较于200亿元的个人消费级市场,企业级将呈现10倍的市场规模。“规避错误路线、躲开技术‘坑’,紫光云将充分吸纳公有云市场上的经验和教训,借力紫光集团从芯到云的产业优势,高起点、高投入地构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真正符合云计算核心理念的公有云服务和平台能力。” 吴健肯定地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3月15日
下一篇 2018年3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