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打电话,却倾向于微信、QQ等用文字交流的软件;语音聊天时胆小腼腆,陷入失语的无限尴尬,但纯文字聊天却可以聊个火热……以上状况被 友定义为“语音恐惧症”。
7月20日,有 友在新浪微博上抛出了“语音恐惧症”这个话题,一下子戳中不少 友的痛处。许多 友都直呼:“已中枪,浑身都是窟窿眼。”截至发稿前,该微博转发量超过3万,评论数超过5000,“语音恐惧症”的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43万。
宁可被罚款,也不打电话
杨龙坦言,手机铃声一响,他就很烦躁,有时甚至故意不接电话,事后再短信回复说自己没有听到。这种问题很快让他在工作上吃到了苦头。杨龙回忆说,有一次,一位客户在收到货后,打电话来确认货款,而他却很不耐烦地说了句“稍后再说”便挂断了电话,“其实我一直记得要跟客户确认的事,但就是不想打电话”。两个月后,公司对他做出了500元罚款,他才给客户打电话收回了4万元货款。
一段 恋,陷入语音尴尬
今年23岁的梁文静有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或许这也算不上真正的恋爱。因为对方和她都害怕语音交流,两年来,这段感情的维系全靠通过微信的文字聊天。
多数 友都“病了”
随着“语音恐惧症”话题的升温,微博上也发起了“你是否有此症状”的投票。其中2216名 友选择了“有!一般都打字,不爱打电话发语音”!只有329名 友表示,“无压力,打电话发语音更快更方便”!
“打电话给别人几乎为零,来电话憋半天也不接,铃声一停,立马发信息过去。聊天从不语音,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语音的,这是病吗?” 友“柠檬-柠萌”的感叹引来许多 友点赞。 友“香糖C君”也说,他不仅有此症状,有时候接到电话,还会不自觉很凶地说一句:“没事你打我电话干嘛!”
分析
心理咨询师:其实是想“自我保护”
美国《洛杉矶时 》曾 道某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短信和邮件交流,是因为更容易向对方撒谎,更能隐藏自我。
“现代人存在生存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不够。在渴求真实交往的同时,自我束缚,保护个人隐私。”国际A级注册心理咨询师陈志林表示,这都是现代人隐藏自我的保护机制在作祟。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也表示,文字 交工具给了他们契机,逃避语音交流,躲在文字背后,吐露心声或者塑造一个虚拟的自己。他建议,对于自己的家人和工作需要,大家还是应该积极地用语音方式进行沟通,以避免长期恐惧导致的自闭。
神回复
大家“病”得很可爱
@孔丙己傅:因为用文字打“哈哈”、“呵呵”、“哦哦”不会冷场,用话说出来就像傻子。
@小小阿菲放蝴蝶CC-M: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发语音时,对着手机说话很莫名其妙吗?根本没法儿发挥嘛!
@国民女神经V:还不是因为自己声音难听。
@“孙海瑞”:文字聊天接不上话的时候,就可以假装在忙,上厕所什么的。
请专家帮你“诊诊病”
病因1: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病因2:害怕失语导致尴尬
“我自己分析的原因是,我对电话聊天时常发生的失语状态很尴尬,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友“NeyaSiiKea”说,所以当关系到重要事情,必须打电话的时候,他会提前想想要说什么,在心里打个草稿,然后再打给别人,一下都说完了就立刻挂电话。他的观点也得到许多有相同状况的 友赞同。
诊治:“打电话失语,说明了人际交往上有问题。”陈志林表示,这一类人群大多处在被动交往的局面,他们内心希望有人和自己聊天,但缺乏主动交往,一般都是问什么答什么。对此,他们必须要学会分享自己的感触,敞开心扉,促进更好的交流。
病因3:害怕没有思考时间
友“寰琊”说,他的语音恐惧症是源于对说话内容的担忧,“怕脑子跟不上嘴巴,用打字的方式可以仔细考虑再发出来,觉得不妥还能删了,但说话不能。” 友“楼娟”也表示,纯文字沟通可以为她争取思考时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