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国家互联 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 信办”)公布了一批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的通 。
本次通 主要为安全管理和 络借贷类App,其中腾讯手机管家、猎豹清理大师、360安全卫士、百度手机卫士等安装量较高、知名度较高的安全软件均榜上有名,共计有36款安全管理类软件均存在收集与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等行为。
安全软件困局
自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手机管家Pro等四款App违规收集手机用户信息以来,相关主管部门一直在加强对手机软件收集个人信息的立法与监管。
国家 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 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很快就于3月22日对外公布,明确了各类App依据“最小必要”等原则的个人信息收集范围。
两个多月以来,国家 信办和工信部等主管部门也加大对违规App的通 披露力度。
其中,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于4月20日对外介绍,今年以来已累计完成29万款App技术检测,对1862款违规App提出整改要求,公开通 319款整改不到位的App,组织下架了107款拒不整改的App。
打开猎豹清理大师首先也会提示,“为了给您提供全面、深度的清理服务,猎豹大师将向您申请以下权限和信息,手机状态(获取设备识别码,区分和识别用户)、存储空间(全面扫描、清理手机缓存垃圾)”,同意之后,还会跳出弹框“是否允许猎豹清理大师访问您设备上的照片、媒体内容和文件”。360手机卫士则是在点击使用清理加速、微信清理、全面分析存储情况、QQ清理等功能时弹出提示,需要获取存储权限才可以正常使用该功能。
据透露,一般安全软件都需要联 和存储这两个基本权限,此外还会需要短信(拦截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电话(拦截骚扰电话)、通讯录(同前)、位置信息(手机防丢防盗功能)等权限。
合规监管趋严
“安全管理类App出现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现象,用户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淡薄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手机App厂商缺乏商业道德,缺少敬畏精神,企图‘蒙混过关’。”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说道,“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三令五申,多部法律和规定已经明确指出了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和边界。但是一些App厂商依然有目的性地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开透明,对于公民隐私的保护缺乏责任感,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障碍。”
安全管理类App作为免费软件,广告是最主要的变现途径。例如腾讯手机管家除了开屏广告,还集合了信息流推荐,大约五六个信息流中就有一个广告。
此外,现在一些安全软件还推出了会员服务,仍以腾讯手机管家为例,其会员可以享受自动清理、自动加速、去广告、WiFi增强包等特权;又如猎豹安全大师的会员可以享有15大会员专享权益,包括去除广告、全自动清理、自动杀毒、隐私相册等功能。
张孝荣表示,安全管理类App常常推送一些信息广告、推送App下载、推动自身定制信息等。这些行为都跟用户信息和行为高度绑定,以便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推送。“用户信息越多越细致,就意味着价值越大、利润越高。”
目前对于相关细节,外界尚不得而知。不过,针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国家 信办要求相关App运营者应当于本通 发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情况 至国家 信办,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将被依法予以处置。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对个人数据保护合规监管日趋严格,企业需要履行好个人数据收集、储存、转移、处理的合规义务,做好个人数据保护合规管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