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很多其他行业一样,自媒体行业也存在“鄙视链”,而鄙视链的本质是竞争。
绝大部分自媒体人都靠广告养活,而广告主的数量却十分有限,远远少于自媒体人的数量,于是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激烈的竞争带来了激烈的鄙视,这种鄙视贯穿了自媒体的方方面面,从称谓到平台,从内容形态到博主类型,无所不包。
在普通人眼里,不论因为什么一炮而红,都被叫作“ 红”。但在自媒体人眼里, 红、主播、KOL、博主、UP主等是不一样的。
首先,“ 红”这个称谓听起来最不体面。“ 红”这个词,乍一听,一般人第一反应就是美女主播、颜值主播,在美颜滤镜的加持下,搔首弄姿,很多都没什么技能才艺,因此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很多自媒体人都很抗拒被人叫作“ 红”。
“主播”这个词,也并不比“ 红”高级多少。从BOSS、智联上各种不限学历、HR主动找你的职位就可略知一二。不过,游戏主播算是个例外,他们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电子竞技已被官方认可,成为正式的体育项目和职业。即便如此,考虑到 上经常被爆料的八卦以及负面新闻,“主播”依然打不进主流自媒体圈。
KOL,是英语Key Opinion Leader的首字母缩写,翻译为“关键意见领袖”,一般指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KOL是营销学上的概念,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而被人熟知。通常来说,KOL的“铁粉”较多,商家能够实现精准的广告投放,因此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
博主,英语为blogger,来自博客时代的 络词汇,专指某个博客的主人。到了自媒体时代,它又被自媒体人捡了起来。视频博主是博主的主力阵容,从它的英语称谓“vlogger”就可窥见两者之间的关系。
不仅自媒体人的各种称呼之间存在鄙视链,其从事创作的各平台之间也存在鄙视链。
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陌生人 交平台,在视频领域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
与抖音齐名的另一款短视频软件——快手,由于用于群体的差异性,一直有着“南抖音,北快手”的说法。快手最早的一批红人都是从YY直播平台迁移而来的,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又以直播喊麦出名,因此 络上很少听到“快手博主”这个叫法,而是一般叫作“快手主播”。
在抖音博主眼里,抖音有审美、有格调,用户集中在南方大城市,展现的多是宠物、旅游、音乐舞蹈、城市生活等内容,平台本身也在试图打造一种时尚、酷炫和年轻的形象。而快手则充斥着 会摇、喊麦、农村吃播等内容,用户集中在北方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创作内容多是“土味视频”。因此,他们处于视频博主鄙视链底端就不难理解了。
在视频博主领域,除了上文提到的不同平台存在鄙视链以外,不同视频形态之间也存在鄙视链。
最后,我们再谈谈不同博主类型之间的鄙视链。
中国自古文人相轻,故离文化圈越近的博主,就越是处在鄙视链的上层;越是有深刻内容的博主,就越是鄙视那些靠装疯卖傻博人眼球的博主。
整体上来说,情感博主地位比较低,因为成为情感博主的门槛低,甚至没有门槛。健身博主要有一身腱子肉,要坚持锻炼;宠物博主要了解动物,而且花销不菲;美妆博主颜值要高,要熟悉各种化妆品、护肤品。而情感博主需要什么技能呢?谈恋爱吗?试问有几个情感博主会将自己的真实情感经历跟大家分享呢?现实情况是,在 上随便搜罗几个婚恋故事或者干脆自己编造几个情感故事,就来冒充“恋爱达人”的情感小白大有人在。因此,情感博主在自媒体圈子里自然不受待见。
处于鄙视链中层的博主数量众多,且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尤其是美妆博主、时尚博主,他们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实际只是P图博主。
处于上层的博主,主要是科普博主、知识博主、关键意见领袖,数量锐减,也更加“难混”。相比于其他层级的博主充其量只能吸引一波粉丝和流量,这一层的博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可以影响舆论导向。比如在B站拥有接近2500万粉丝的罗翔老师,其本人就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名副其实的高级知识分子,他的观点和言行都能影响 会舆论。
综上所述,自媒体圈的鄙视链大概遵循这样一个规律:有内容的看不上没内容的,洋气的嫌弃土味的,有创意的不待见用模板的,拍横屏的看不上拍竖屏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