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个厕纸都要刷脸!谁来保护我的信息安全?

进小区刷脸、去看房刷脸、打车刷脸、注册APP刷脸、甚至取个厕纸还需要刷脸,你碰到过吗?这些真有必要吗,还是人脸识别被滥用了?

处处要“刷脸”,取厕纸也不放过

近日,东莞某公厕取厕纸竟然需要人脸识别,媒体 道后,虽然该设备终止使用并改用常规的方式免费提供纸巾,但还是引发 友热议。

部分 友评论。微博截图

“好害怕哪天去厕所都要人脸识别,通不过不让上厕所。”“如果赶上拉肚子,会不会刷脸的时间就‘一泻千里’?”“十步一刷脸,如厕也艰难。”不少 友留言。

其实,取厕纸人脸识别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17年,在北京天坛公园的公厕里出现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刷脸”才能取出60厘米至70厘米的厕纸。

部分城市甚至把它当黑科技宣传,在2020年5月,南京某媒体 道《公厕用上黑科技 刷脸3秒取厕纸》,“周边居民大都认为人脸识别取纸机好玩且便利。”

黑灰产滋生,你的脸可能只值几毛钱

有人可能说,“不就是刷个脸吗?又伤不了你一根毫毛。”可是人脸信息一旦遭泄露,可能对你造成重大损失,已有活生生的例子出现。上述 告就指出,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

据央视 道,今年9月,广西南宁市好几位市民在和置业顾问韦远鹏完成刷脸认证后,房子当天就被过户出去,而且立刻被买家抵押给第三方。售房者们说,仅仅被韦远鹏一个人骗的受害者已经超过10人,受骗总额超1000万元。

部分 友在 交平台发布视频演示用照片骗过人脸识别门禁。截图

不仅仅是黑灰产,还有用人脸识别大数据杀熟的。有房企用人脸识判断购房者是“自然到访售楼部客户”还是“渠道客户”,以确定促销佣金如何发放,最后逼得用户“戴头盔看房”,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但你天天用各种高级护肤品保养的“脸”,在 上却很廉价,甚至几毛钱就能买到一个人的人脸信息。此前多家媒体 道,在闲鱼、转转等二手电商平台上,就有人脸信息售卖,5毛钱一份;还有照片活化工具包,可以模仿人“眨眨眼”“张张嘴”——目前使用普遍的人脸识别安全认证措施之一。

到处都在刷脸,如何才能不丢“脸”?

“目前人脸数据一般存储于人脸识别应用的运营方或技术提供方的数据库中。无论是在本地服务器还是在云端,一旦服务器遭到入侵,人脸数据就面临着泄露风险。”

大部分人脸识别设备都支持本地存储。电商平台截图

据了解,目前一张高清图片(1920*1080)约占用空间几百KB,即便按1MB计算,以常见的扩展64GB内存为例,也能存储高清照片超6万张。

至于盗刷的隐患,上述提供商称,“人脸识别分等级,金融级别原则上是最高级别(具体精准率要看不同的金融机构定制)。一些行业出现人脸识别盗刷,可能是精准率不够造成的,毕竟不是每个行业都要用金融级别人脸识别,成本也是其中一个方面。”

要“脸”和不要“脸”相互博弈

目前看,什么应用场景该刷脸,什么场景不该用,精准率要达到多少,谁也说不好。如,取厕纸需要人脸识别的一个初衷就是有市民“薅羊毛”,据了解,部分公厕刚放上去的厕纸可能很快就被人拿走了。那该不该用人脸识别呢?

“如果为了安全便捷,比如公共场合无差别测温,可以人脸识别,进而方便快速发现体温异常用户,且这不和消费者隐私信息绑定;但如果搜集用户人脸信息并将该信息和用户隐私信息绑定则不妥。”还有消费者表示。

不过,现实中,不少人脸识别都和个人隐私信息绑定,例如小区人脸识别,几乎都和业主姓名、住址等信息绑定在一起。“要么用,要么别进小区”是消费者面临的尴尬处境。

未来,刷脸应用或不能任性了。工信部近日发布的《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10项标准和《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8项系列标准显示,规定按“最小必要”等原则,规范个人信息收集,其中就包括人脸信息。工信部还会推动将团体标准提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国家 信办关于《常见类型移动互联 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国家 信办官 截图

12月初,国家 信办也出台相关细则并征求意见,拟规定, 络直播、短视频、新闻资讯、运动健身、浏览器、电子图书、拍摄美化等App,无须个人信息就能使用。

你用过哪些人脸识别项目,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1月11日
下一篇 2020年11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