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类APP乱象仍屡禁不止

某学习类APP内设版块。

原题:运营商违法成本过低 多部门难达统一监管

学习类APP乱象仍屡禁不止

近年来,在线教育的发展备受各界高度关注。从去年年底《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爆红,到迄今为止过万个学习类APP遭下架处理,在线教育的野蛮生长,或将成为过去式。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市场上孵化出了众多参差不齐的学习类APP。一方面,学习类APP发挥了改变传统教辅形式、解决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和推动个性化教育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学习类APP中滋生出的色情、交友、内置游戏等诸多乱象屡禁不止,让家长们意扰心烦。

多款学习类APP乱象层出不穷

最近,北京市民张倩(化名)十分苦恼。她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在使用学习类APP过程中,被她多次发现在玩APP内置的小游戏。但儿子自从使用了学习类APP,学习的效率确实提高了不少。鉴于利弊的冲突,至今她还在纠结要不要把手机里下载的学习类APP全部卸载掉。

糟心的远不止张倩一人,她周围的很多家长发现,在孩子的学习类APP中,除了内置游戏,有些还存在色情、交友等情况。上海市民王梅(化名)此前称,她无意间发现给孩子下载的学习类APP里,充斥着低俗色情的内容。孩子正值青春期,于是她毅然地把手机里所有的学习类APP卸载了。

事实上,对于学习类APP存在的诸多乱象,监管部门早已开展了整治行动。去年10月,因“一起小学学生”“阿凡题”“小猿搜题”“互动作业”等多款学习类APP内,含有 络游戏、交友、低俗色情等问题,被全国扫黄打非部门责令整改或停止运营。彼时,各大应用商店纷纷下架了存在问题的学习类APP,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苹果应用商店平台,就下架处理了超过1.5万个。

整治风暴难禁违规

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在线教育行业存在的诸多乱象,踩了刹车,划定了红线。

事实上,近年来在线学习类APP非常火爆。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560.2亿元,同比增长27.3%,到2019年将超过2600亿元。预计到2020年,用户规模将达2.96亿人,市场规模将达4330亿元。

业界普遍认为学习类APP诸多乱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其运营商的违法成本过低,即便被查处,最多只是封 、封域名、封IP地址等,运营商是很容易绕开这些封禁卷土重来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赞同上述观点,并补充说:“由于受商业利益的驱动,违法成本较低,再加上监管没有完全跟上,诸多乱象又涉及到多个部门,难以达到统一管理。”

在线教育市场规范需多方努力

对于上述相关部门的举措,有观点认为,这给在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套上了“紧箍咒”。也有观点认为,在线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被否定或限制,反而是要求逐步建立学习类APP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互联 +教育”,发挥好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作用。

面对政策的严厉监管,学习类APP内部开展了自我规范的“自救”。今年年初,一起教育科技联合科大讯飞、极课大数据、懂你教育科技等多家企业,共同签署了《学习类APP进校服务的行业自律倡议》。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兼CEO刘畅对学习类APP纳入监管表示支持:“除了积极响应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协会可以在问题非常微小的时候提前发声,把乱象扼杀在萌芽中,同时加强行业内部监管也会推动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在受访专家看来,在线教育学习类APP正逐步朝“良性”发展。

“不仅是企业要推进行业的自律,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也应当发挥各自的作用,一同促进在线教育的规范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德良直言,对于学习类APP的商业运营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禁止有直接利益冲突的APP进入校园。

他进一步补充:“首先,学校以APP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或补充学习的材料,应当对特定的APP内容是否合法合规,承担审查义务,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学习类APP的开设,以及存在涉黄、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内置游戏等问题,承担监管职责;最后,家长对孩子要起到监管和教育引导的作用,比如控制上 得时间,审查上 内容等。”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处副处长唐亮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教育这个行业太特殊了,面向的是千千万万的学生群体,不能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试错,来寻求底线的突破,来达到自己企业利润提升这样一个目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2月16日
下一篇 2019年2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