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175亿的“马蜂窝”被捅,2100万条“真实点评”据称1800万条抄袭
“马蜂窝”被捅了。
根据文中数据显示,作为马蜂窝核心资产之一的2100万“真实点评”中,有1800万条是通过机器人从携程等竞争对手那里抄袭过来的。
马蜂窝随即作出反应,表示将正视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审查漏洞并采取积极改进措施,针对文中歪曲事实的言论和已被查证的有组织攻击行为,马蜂窝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自身权益。
马蜂窝和质疑者你来我往
质疑文章援用了乎睿数据团队所供数据,称在马蜂窝上发现了超过7000个抄袭账 ,平均每个账 从各大旅游点评平台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评论,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总点评数的85%。
除了点评,游记、问答等马蜂窝核心内容,据乎睿数据团队分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洗文、抄袭问题。
世界杯期间因广告“一炮走红”的马蜂窝,陷入信任危机。
10月22日,马蜂窝旅游发表声明,称已对全站游记、攻略、嗡嗡、问答、点评等数据进行核查,并查处了涉嫌虚假的信息。马蜂窝还强调,点评内容仅占全站数据的2.91%,涉嫌虚假点评更是微乎其微。针对文中歪曲事实的言论,马蜂窝将采取法律手段。
22日晚,乎睿团队信息发布人“梓泉”公布了一份“诉讼服务告知书”显示,马蜂窝起诉深圳乎睿数据有限公司、丁子荃名誉侵权案已获立案。
双方你来我往。10月23日,“小声比比”再度发文《我承认,我们是有组织攻击马蜂窝的》。
乎睿数据表示,成为被告很意外,同时希望此事能增强大众对市场规范化的信心。
明码标价:点评20元、游记500元
实际上,互联 平台数据造假,一直都不是新鲜事。
2014年,马蜂窝CEO陈罡就曾在微博,公开炮轰去哪儿 通过虚假评论造假,并认为这种刷评行为已经动摇到了行业诚信的根基。
有业内人士指出,“注水”数据出现的主要原因,源自市场竞争中维护平台活跃度的需要。
在淘宝上,输入“点评”“推广”“马蜂窝”等关键词,就会跳出几十家刷点评的店铺。随意点开一家,对方自称长期潜心研究旅游用户及平台规则,可以为客户提供游记定制、推广以及商户提及等相关业务。除马蜂窝外,携程、去哪儿、驴妈妈等品牌也有相应的推广服务。
“游记一篇500元,阅读量保1万以上,点评20元,攻略点赞一次0.2元,分享一次0.25元。” 从游记定制,到虚构点评,甚至点赞分享,这些都是明码标价。
一个假点评,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在 络上,花钱找人点评刷单,快速提升流量,早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流程基本是:各类电商卖家向“刷单”平台提出需求,再由平台分配给各个“刷手”。
据了解,“货比”就是要求浏览2-3家其他商家的类似产品,“停留”意味着要在卖家页面上浏览至少3分钟以上。类似的,“旺聊”和“评语”即代表下单前,“刷手”需要伪装成买家,在“旺旺”上向卖家咨询产品,完成订单后还要给予相应评语。
此前有 站刷单被罚150万元
“刷单”这样透支行业公信力的行为,有关部门也在整治。
去年6月,全国“炒信入刑第一案”就在杭州余杭区法院进行公开审理。“90后”刷单组织者李某某被公诉机关以涉嫌非法经营罪起诉,最后判处有期徒刑5年9个月。
而在今年6月,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查实了“美啪啪” 站存在帮助电商的违法事实。该 站组织天猫、京东等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商家,以免费试用的名义进行虚假交易,进而提升商品交易量。
最终,余杭区局判定“美啪啪” 站行为属组织虚假交易,并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条款,责令当事人停止上述违法行为,处罚款150万元。
如果电商平台从其他平台抓取用户点评信息,是否触犯相关法律呢?
(陈伟斌 俞任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