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推出“AI诗人”,一些推崇者称“写诗作词不在话下,竟一时分不出真假”,并具体叙述其“神奇”之处,说他“不仅能写诗还能填词”、作品“格律意境俱佳”,是“华为的又一个创举”。
华为还是努力做好自己擅长的领域吧
真的是这样么?
介绍华为“AI诗人”的文章列举了其两首作品,其中一首为七绝,另一首为满江红。
七绝是近体诗的一种,由四个“律句”构成,讲究平仄、押韵和粘对。作为格律诗词的入门体裁,七绝和七律在格律上是相对最简单的,“AI诗人”这首“桥上的秋菊”(黄花淡淡复丛丛,冷艳霜痕两不同;金蕊斓斑宜向日,素衣零落御秋风)在格律上并没有出错,但“意境”就完全谈不上了。
为什么这样说?诗词是文章的提炼,语言的精华,一首好诗词,首先必须是一篇好文章。而一篇好文章必须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具体说,诗词里的情,必须是“人的情”、“景的情”;诗词里的景,必须是“情的景”、“人的景”;诗词里的人,也必须是“情的人”、“景的人”——而这首“AI七绝”呢?不但“三交融”完全谈不上,而且“三要素”少了人、情两样,只剩下白描的景,宛如一张打印在A4纸上的风景照片,且拍照者还不懂得取景,不知道什么叫黄金分割。
再看那首《满江红》,问题就更大了。
这首“词”全文如下:
一雨连朝,春事少,游园病酒;还记取、少年游乐,踏青斗草;红日三竿花似洗,玉肌十二香如扫;任醉扶、金盏倒垂莲,都忘了。
狂态度,无拘检;娇姿媚,浑如削;任宝钗零落,翠鬟偷贴;帘外卖花枝上燕,尊前醉玉枝头小;问此花、不肯转诗肠,须频绕。
“华为AI满江红”不论用任何音韵体系评估都是一首连韵都押错的怪胎
作为一个写了三十多年诗词的老手,乍看到这首“满江红”不禁眼前一黑:这是什么?
首先,满江红是一个相对常见的词牌,押韵有平、仄两种变体,而押仄声韵的则清一色押中古音中的入声韵,“AI满江红”却在通篇9个韵脚中只用了两个入声字(削,入声十药,词韵归于第十六部;贴,入声十六叶,词韵归于第十八部),其余均用了上、去声字,也就是说,按照词牌,这首根本就不能算《满江红》,因为韵部都用错了。
或者有年轻朋友会说,入声是中古音,现在只有南方方言里才有,普通话没有,可以不那么计较——且不说《满江红》就是个入声韵的词牌,不计较韵脚是没办法用的,即便真如此,这首“AI满江红”也把韵押了个乱七八糟:前面说了这首词一共9个韵脚,上阕四个(酒、草、扫、了),下阕五个(检、削、贴、小、绕),如果按照平水韵,则酒属仄声二十五有,词韵归于第十二部;草、扫属仄声十九皓,了、绕属于仄声十七筱,词韵归于第八部;检属仄声二十八俭,词韵属于第十四部——概括说,按照词韵的规矩,《满江红》全词的九个韵脚应该用同一个词韵韵部的字,而“AI满江红”只有4个韵脚属于同一个韵部(词韵第八部),另外五个韵脚居然分别用了五个韵部的字(更让人“吐血”的是仅有的两个入声字也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韵部),这样的错在诗词学习中是完全不能容忍的。
或许还会有人争辩“时代不同了,不必拘泥古韵”,那么你们能不能用汉语拼音去读一读上面罗列的九个韵脚字,看看押不押韵、顺不顺口?谁家的拼音会把酒、检、草、贴这四个字当成同一个韵母的字?
事实上, 络作诗软件从20世纪末起就开始出现,1999年就出现了迄今诗词专业圈中公认的、专业性能最好的 络诗词辅助工具《稻香居作诗机》,这个由福建商人林鸿程(稻香老农)开发的作诗软件,最初是林鸿程编写给女儿的“小游戏”,后来受到诗友欢迎,便不断改进,至今已大改了至少三次,其普及版(在线版)会故意用错一个韵脚(当初设计的初衷,是防止有好事者用作诗机作品冒充人类作品发到诗词论坛捣乱),专业版(单机版)则不会犯任何格律错误。不论普及版、单机版,都可在稍加设置后,完成对联、藏头诗、嵌名诗、“独木桥体”(一手词所有韵脚都押同一个字)等特殊的“文字游戏”,还可核对韵脚和平仄,检索典故,“VIP专业版”甚至还能查询某首作品和古人作品的相似度。
可以说,“华为AI诗人”能做的,稻香居作诗机都能;它不能做的后者也能。如果把后者勉强称作一个诗词熟手,那前者就宛如一个半通不通的文盲。
为什么连稻香居作诗机都只能得到“勉强的诗词熟手”这样显然十分保留的评价?
因为诗词必须有韵律、格律,却不能仅仅有韵律、格律,而没有谋篇、意境和感情,而稻香居作诗机作品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上述三点,以及人、情、景的交融,且在遣词造句方面也常常过于“不拘一格”,我曾对林鸿程开玩笑,说作诗机的做派“乍一看都像诗词,细一看都不像人话”,他对此也很苦恼,但苦心孤诣修改几十年,也只是略有改进(“不太像人话”的地方少了,但谋篇、意境、情感、交融则并没有什么进步)。对于作诗机作品的这些毛病,熟悉 络诗词典故的许多内行都心中有数,在论坛时代,作诗机作品发到专业诗词论坛基本上会第一时间被版主识破,而学诗词只学会格律音韵、却毫无感觉意境者,则会被戏称为“作诗机门下牛马走”。
大家不妨去试试诞生于2001年、且故意留下些许破绽以免“机器诗词”在 络泛滥的稻香居作诗机
“华为AI诗人”具备了稻香居作诗机、或不妨说所有现有诗词AI工具所共有的上述毛病,其一些有趣的特点(如写七绝酷爱对仗,以及喜欢用符合格律却不一定符合上下文意思的熟典)也一脉相承,但在格律上却出现了重大错误,行文也远不如作诗机作品那样多少有些“古色古香”,这是为什么?
当然不是华为团队在AI方面比不上林鸿程,而是在“诗词”专业方面比不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华为是一个高科技公司,诗词并不是它的强项,也不是其业务范围,开发不出像样的“AI诗人”也无伤大雅,但明明是个连20年前同类“产品”都远远不及的“半成品”,却被某些外行吹捧到不应有的高度,就很不应该了,这不仅是对诗词、也是对华为这家有成就、有自己专业美誉度公司品牌的不尊重。“各人做各事”,华为如今面临发展的重大关口,不妨做好自己擅长的事,为人类、为国家、为包括我在内的亿万客户多作贡献,至于诗词和诗词AI,还是留给既有兴趣、又懂行的那些人去玩比较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