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微软亚太研发集团 软件巨头的创新之道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对程序员们来说可以说是个圣地,能加入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做研发工作会是他们很多人的梦想吧。但是对普通计算机用户来说,可能更熟悉的是卖软件和提供直接服务的微软中国公司。那么这个年研发投入超过6亿美元,拥有30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机构,到底在干些什么?在互联、移动的浪潮下,这个老牌软件公司的基础研发又有哪些新动作?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洪小文(中)、COO申元庆(左)以及CTO王永东(右)

专注五大研发方向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成立于2006年,现在已经是微软在美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基地,3000多名研发人员分布在北京、上海、东京、首尔等亚太区域多个城市。在具体工作方面,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职能涵盖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和战略合作,专注于互联 、移动通讯和嵌入式系统、云计算、数字娱乐和新兴市场五大方向。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下属有多个部门,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互联 工程院、微软中国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微软亚洲硬件技术中心、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战略合作与外包事业部等机构组成。在2014年还新增加了微软开放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及微软亚太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专注于开放标准和云计算企业级应用。

研发团队的创新之道

洪小文博士强调,微软研发的核心策略是提供生产力工具和平台,在开放的生产力工具和生产力平台上进行创新。用户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用到微软的产品,Windows和Office软件都是提升生产力离不开的工具,在生活中用户也往往离不开先进的软件和服务。微软的目标就是提供数字生活、数字工作双重用途的生产力工具,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完成活动、创造更多、了解更多、收获更多。

开放性是微软当前策略的另一个重点。很多人以为Office是Windows专用软件,但实际上在Mac、Android、iOS平台现在用户都可以使用微软Office。2014年微软成立了研发集团下属的微软开放技术公司,致力于开放标准和开源领域的投入。申元庆强调,在研发员工超过五万名的微软公司里,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文化,微软拥有鼓励员工创新的环境,同时组织架构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

云为先的背后力量

微软云业务运营状况

微软的文化正在向极客式的敏捷开发倾斜。以Windows Azue为代表的互联 产品正在快速成长和更新,过去12月内微软已经为其更新了300多个服务,最快的三天就可以上线。同时还有很多微软的合作伙伴为Windows Azue开发和迁移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应用。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在中国还有每半年为一期的创投加速器项目,用自己的技术、产品和经验帮助初创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已经运行了五期的创投加速器扶持了85家企业,其中有90%获得了融资,已经结束的前四期企业估值超过了12亿美元。申元庆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第四期的一家企业,进入创投加速器后短短两周,估值成长了四倍,可以直观地看出国内投资方对微软创投加速器的肯定。

本土化创新贡献全球

大型公司必然重视工作的效果和结果,但是从长远来看是不是服务好用户是更重要的工作。王永东博士认为,过去互联 的入口是搜索框或者页面,但是移动端未必如此。所以微软正在尝试人工智能的产品,让用户在问问题、对话的过程中完成搜索,通过语音、云服务等让人机互动变得更自然、更个性化。

针对本地用户的需求,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做了很多工作。在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上新增的Cortana语音人工助理是一个吸引人的应用,但作为全球性的产品在中国使用时必然需要在文化、应用、环境上进行改进。王永东博士,说,比如Cortana给出的天气预 在其他国家可能只是天气信息,但中国用户还关心空气质量,在北京可能还需要提醒尾 限行。更进一步,亚太研发集团的微软小冰是一个中国团队创造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完全为本土需求服务。但是微软小冰推出后引起的巨大反响,已经让美国等地的微软团队表示了强烈兴趣。

申元庆博士认为,中国的PC时代相比发达国家缩短了,早一步进入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时代。例如中国的移动互联 与支付、银行的结合,是领先国外应用的。而微软作为生产力平台公司,如何参与电子商务领域也从中受到很多启发,“中国特色的创新有很大机会惠及全球”洪小文博士表示。

微软研究部门聚焦前沿技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4年9月19日
下一篇 2014年9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