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卖语音卖流量,这次核心 都卖了!还能软件升级5G

在内忧外困的环境下,电信运营商在过去数年中一直在积极推进渠道转型,包括实体渠道的改造、线上手机客户端的优化等。但整体上成效并不显著,转型步伐不够大。

近期,一家名为Athonet的初创公司在亚马逊Marketplace上正式销售他们的核心 产品—BubbleCloud。客户可以借助BubbleCloud部署边缘节点,创建专用的LTE覆盖的本地化 络,更灵活、经济地使用无线通信 络。这个案例再次引发了业界对于通信行业异业竞争的讨论。从渠道转型的角度,这个案例带给我们的深思是——未来,电信运营商应该卖什么?怎么卖?是否做好了足够的准备?

内外压力忧患

关于电信运营商渠道转型的讨论(主要是实体渠道)由来已久,起因在于内外两大方面的压力。

一是外部环境上,通信行业普及率触顶,新增客户获取愈发艰难,存量经营成为核心任务。但互联 微信、电商、微商等平台快速成长,大量分流实体渠道客户流量。加之通信服务本身自带线上服务属性,客户服务与维系不再依赖传统实体渠道。与此同时,实体渠道店面运营及人工成本持续上升,“一降一升”导致传统渠道难以维系,从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自有渠道尚能维系, 会合作渠道步履维艰。

二是内部需求上,当下电信运营商正在从语音、短彩、流量等简单的传统通信数字产品业务组合向智能硬件、智慧家庭、智慧政企等多元的数字化服务组合转型。原有的以服务销售为导向的传统营业厅,在能力体系上与电信运营商内部业务创新转型步伐存在错位。

转型效果待观察

在内忧外困的环境下,电信运营商在过去数年中一直在积极推进渠道转型,包括实体渠道的改造、线上手机客户端的优化等。但从笔者来看,整体上成效并不显著,转型步伐不够大,主要是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

一是规划层面,渠道未来的演进定位问题。渠道转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目标方向与演进路径。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之下,电信运营商正在积极推进自身数字化升级,其渠道(包括线上线下、自有与合作)在升级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应该怎么发展?似乎并不清晰,至少三家运营商并没有在顶层涉及的十三五规划中,予以明确指引。

二是运营层面,渠道之间的协同割裂问题。长期以来,电信运营商线上、线下渠道相对独立运营,各自为政,服务体系多有重复建设,甚至存在左右互博的问题。在组织惯性的影响下,目前电信运营商的渠道转型多数也是被限定在既有的管理体系中,这就导致了不同的渠道在分头寻找突破路径,实体尝试服务体验化、线上推行“商mall”等,彼此之间的协同与合力尚有待激发。

三是落地层面,集中化与属地化的选择问题。若要实现渠道价值最大化,集中化是必然选择。但电信运营商的属地化经营模式,形成了渠道分省割裂自治的问题,阻碍了渠道效率的提升。在总部层面集中推进渠道集中化,并接管省公司本地渠道资源的过程中,必然限制、束缚了省公司的手脚,收入考核、绩效评定等责权利问题随之而来。

未来,电信运营商一是要系统性地研究、推进渠道转型,要从整个集团业务转型发展的角度,合理规划渠道转型明确不同渠道的职责定位,并建立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二是要循序渐进逐步地渠道转型,解决集中化与属地化之间的矛盾;三是应加强渠道数字化支撑能力的建设,加强IT能力、物流能力等能力。

光说还是很抽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可以看一段小视频了解更多信息。

腾讯视频链接:https://url.cn/56nUad6?sf=uri

从视频上可以看到有一个微型收发的模块,一个接入的小盒子即小基站,一个边缘接入 关和SIM卡,然后把基站的天线装上提高它的覆盖能力。一个简易的基站,两个 线一个接到基站上,一个接到internet上, 关可以解决三层 络问题,把SIM装到手机上(支持一定频段的SIM卡)接入到基站。手机屏幕上会显示运营商的名字。本地设备只需连接到internet,比如摄像头,通过手机上的APP就可以实时获取摄像头当前采集到的内容完全满足了低延迟要求。这种构造方式有点像家里的路由器,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数个无线终端设备连接入 。当然这款产品肯定不是在小范围提供少量的无线终端设备接入,它的目标旨在更大的范围内,为企业中更多的无线设备接入 络,提供更大带宽,低延迟的服务。

想要得到这种服务需要啥呢

需要从亚马逊平台上购买核心 服务,还需要购买边缘节点和SIM卡。

Athonet的边缘节点有两款产品,价格分别为999美元和1998美元;SIM卡每张为5.99美元。

软件按消费维度定价,具体每月费用将取决于你使用的单位数量,可能还需要支付额外的税费。

具体如下:

这个东西有啥意义呢?

而此次Athonet在AWS Marketplace上以每月99美元的价格推出的5G-Ready BubbleCloud,也是方便各个运营商政府和企业可以简单而经济地部署5G用例,来满足下一代移动 络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款产品设计的理念来说还是挺有意义的,BubbleCloud具有分布式边缘架构,适用于5G类型的用例,例如视频,AR / VR和游戏的低延迟连接,工业4.0等应用场景。以工厂举例来说,要管理很多摄像头,很多数控设备,这样就需要一个 ,现在的模式主要是私有云、公有云混合搭配。而部署的私有云有些地方覆盖不到是其一,第二部署私有云需要购买不同的设备,各种设备连接又需要不同的协议,部署的复杂性导致了部署时间较长,后期的运维成本也高。没有一个很高效的标准,如果5G也把这个标准制定进去就好了。对于摄像头,无线接入方式是不太可靠的,会有延迟和中断。希望在这款产品帮助下以后工厂可以弹性添加摄像头数量,而且不需要再买其他的辅助设备。


特约撰稿人 李卫卫 (内容有增补/通信世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月9日
下一篇 2019年1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