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打车平台崛起:用户流量的再分配

科技出行系列 道之四

近几年,一度进入寡头时代的中国 约车市场,又开始重燃战火,逐渐发展成为多强并立的格局。

一方面,有着传统车企背景的曹操出行、T3出行、享道出行、如祺出行等 约车平台纷纷发力,订单量不断攀升,均已跻身行业前十。

另一方面,以高德打车、美团打车为代表的聚合打车平台的出现,开辟了互联 平台参与 约车行业的新模式。尤其是对于中小 约车平台而言,依托聚合平台的流量优势,让他们打破了用户规模的天花板,得以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据 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2022年9月共收到 约车订单信息5.74亿单,其中有1.41亿单来自聚合平台,占比约24.56%。这足以说明,聚合平台已经成为 约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其看来,“聚合平台越来越多,能够帮助区域型 约车平台缩减自建平台的成本投入,纾解流量难题,帮助他们进一步聚焦于服务和运力建设。同时在用户侧,聚合平台能够让用户一键叫车、全 比价,为用户出行提供了更高效的供需匹配方式”。

破解获客难题

成立于2016年的风韵出行,是湖北省首批全国性 约车平台,过去十年,风韵出行以不同的角色,参与了整个 约车行业的发展。

最早,风韵出行的前身是风韵汽车租赁公司,主要开展城际电话约车业务。到了2014年,风韵汽车租赁公司开始进行业务拓展,与各大 约车平台进行深入合作。

从约车小程序,到独立App,风韵出行的平台建设不断走向正轨。2017年,风韵出行拿到全国 约车线上运营许可和武汉市线下运营牌照。

杜玲方表示,那时候做出行业务,最难的是获客。他们的主要方式是分发宣传单页,以及通过线下熟人推广,但这些效果都很一般。

直到2019年,杜玲方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高德打车,顿时觉得聚合平台正是风韵出行所需要的。2019年8月29日,这个日子让杜玲方记忆犹新。当天,风韵出行正式接入高德打车,并完成了有史以来订单峰值的突破。

“在过去,我们需要努力一周甚至更久才能实现的目标,在平台一天就实现了”,杜玲方说。而在随后的两年内,风韵出行的订单量增长了5倍。

杜玲方表示,“对我们这种民营企业来说,做C端的流量是不擅长的,但对聚合平台来说,流量又不是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司机的运营管理服务和业务的线下落地”。

截至今年4月,风韵出行已经在全国设立超200个分公司,并在近140个城市获得许可并落地运营。同时,风韵出行的员工数也从最初的5人增长至近300人,日活运力超6万。

聚合更多运力

风韵出行的案例,只是聚合平台重构 约车生态的一个缩影。从供需角度,聚合平台的出现,让一些出行企业可以触达更多用户,向更大规模迈进;与此同时,有了这些 约车平台的接入,也让聚合平台获得了更多运力,从而让用户流量在出行场景实现闭环。

高德地图是最早推动聚合打车模式落地的公司。2017年,高德推出聚合打车服务,首批接入了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等 约车平台。

2019年8月,高德将目光转向了传统出行企业,并对外发布传统出行数字化解决方案。风韵出行便是在这个节点入驻的高德打车,除其之外,享道出行、T3出行、峡客行、及时用车等近40家出行企业也一并接入了高德。

当时,高德集团董事长俞永福指出,要解决共享出行市场出现的问题,以汽车厂商、交运公司和出租车企业为代表的传统出行企业是突破口。

俞永福认为,“传统出行企业进入共享出行市场有着明显优势,他们拥有专业的司机、丰富的线下营运经验、规模化的合规车辆等优势,恰恰是共享出行行业破局的关键。”

但从 约车平台的角度,供需状况往往并不均衡,有些是供小于求,而有些则是供大于求。也正是这样的市场现状,给聚合平台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对聚合平台来说,对需求的触达是其具备的先天优势,因此只要能够接入足够多的运力,就能够实现对供需的高效匹配。

所以无论是 约车平台,还是传统出行企业,这些都是聚合平台希望接入的运力。而在过去数年里,高德打车也在通过各种层面的合作来补充自身运力,比如其2020年11月启动的“好的出租”计划,就是希望将出租车运力接入平台。

按照当时的规划,高德打车计划在一年内完成100万辆出租车巡 融合改造。截至目前,“好的出租”已在全国超100个城市落地,其中在北京,基于“好的出租”打造的北京出租汽车巡 融合官方平台“北京的士”上线仅半年时间,就接入了全市90%的中、小出租汽车企业近3万辆巡游出租汽车。

而依托这些不同背景的运力,高德打车的业务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300多个城市。

新的角逐

然而,盯上聚合打车市场的玩家不止高德一个,越来越多互联 平台开始加入。

根据交通运输部披露的信息,目前市面上的主要聚合平台已包括携程用车、美团打车、百度打车、滴滴出行、高德打车、腾讯出行、花小猪出行等。

可以看出,聚合平台背后的企业,都是拥有一定用户规模的互联 企业。过去十余年,这些互联 企业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不过,这些平台之间的用户也高度重合,所以未来面向聚合打车市场,平台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竞争的核心,就是看谁能在自身的细分场景下,更好的调动用户出行需求,并更好的满足这些需求。

在用户端,聚合平台一方面是要将出行服务与原有业务场景进行融合,另一方面,即便不会出现早期 约车市场那样惨烈的价格战,但为了争取用户,聚合平台也都在提供一定的补贴。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期高德地图全资控股的 约车平台——火箭出行已在高德打车的北京地区上线。这是否会改变高德打车目前的业务模式,也引发市场关注。

此前,亦有媒体 道称高德打车已经实现盈利,高德打车负责人则表示,该信息不实,高德打车目前并未盈利。

至于商业模式,该负责人进一步称,高德打车与 约车平台仅是合作关系,不会参与 约车平台对司机的抽成,仅向合作 约车平台收取“个位数比例”的信息服务费。

根据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 络发展状况统计 告》,截至2022年6月,我国 约车用户规模达4.05亿,占 民整体的38.5%。

而今年6月份, 约车行业的整体月活跃用户数约为1.21亿,行业渗透率约为19.4%。从整体规模上来看, 约车行业仍有上涨空间,但未来更多的还是存量竞争,随着各路新玩家的不断加入, 约车行业的市场活力也将重新焕发。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