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醒!暑期3大掠财骗术出没,请注意!

图自 络

暑假期间,正是应届毕业生、兼职学生的求职季,骗子的“套路”不断改变,广州警方在此揭露骗子的几种常用招数,都来看看吧▼▼▼

暑期兼职忙谨慎不上当

7月26日15时许,广州天河警方接到女事主郑某 警,称其在天河路某大厦一公司内被人以招工形式骗走人民币300余元。天河警方立即赶赴现场处置。经了解,事主郑某于7月5日在 络投递了个人应聘简历,7月8日及22日先后收到对方要求面试的信息。面试后,对方立即要求郑某缴纳“服装费”,称可以尽快安排上班。郑某便通过现金及微信的方式向对方支付“服装费”330元人民币。回到家后郑某越想越不对劲,于7月26日中午再次来到该公司要求退钱时,发现已人去楼空,于是立即向天河警方 警。至7月30日,天河警方陆续接到31名事主前来 案,受骗者中不乏急于寻找暑期兼职、心思单纯却又疏于防范的学生群体,有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

7月18日,事主房某在 上递交简历找工作,下午收到 上短信回复,要求其下载IS语音软件进行工作安排。事主在语音软件与对方交谈,对方告知事主已被录用,先后以交保证金、档案费、授权费等理由要求事主转账,当事主通过支付宝扫描对方发送的二维码转账1219.22元后,被对方“拉黑”。

手法分析

络信息鱼目混珠,虚假招工信息层出不穷。不法分子经常通过QQ、YY、微信群、招聘 站等 交平台发布“ 酬丰厚”的虚假招工信息吸引眼球。一旦事主听信,按其指引操作,不但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还会被对方以会员费、升级费、培训费、资料费、押金、保证金等各种名目“忽悠”,不断地按照对方要求转账汇款。最终越陷越深,损失越来越大。

防骗指南

络招工陷阱多,应聘求职需谨慎。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费( 名费、资料费、体检费、服装押金、上岗前培训费等)都属于违法行为。找工作应通过正规途径,多方核实招聘单位的真实性,不轻信“回 高、收益快”的美丽谎言,保证好自己的资金安全,做到不转账、不汇款。如有财产损失,请及时拨打110 警。

冒充公检法骗你没商量

8月2日9时许,事主刘某接到一个自称某快递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有一个内含8个伪造身份证的快件被海关查扣了,在事主否认后,对方又帮事主转接至“某市某区刑侦办公室” 案。一名自称“某市公安局刑警”的男子接听了电话,称事主不但伪造身份证,而且其名下银行卡还涉嫌洗黑钱,并以帮事主洗清嫌疑为由,要求事主接听办案人员“杨科长”的电话,配合接下来的工作。稍后,一名自称“杨科长”的男子联系了事主,并要求事主登录一个 站查看“逮捕令”。为了让事主证明清白,对方要求事主将名下所有财产转移到开通 银的银行卡上,并要求事主提供手机验证码和电子密码器密码,即刻删掉手机短信内容。事主按照对方指引操作后致电银行客服,发现卡内资金已被转走95万元,才意识到被骗。

手法分析

不法分子冒充通管局、运营商、银行、快递客服,称事主“手机欠费”“银行卡涉案”“违法快件被扣”等,以帮事主 案证明清白为由,转接至所谓的“公安机关”接听。不法分子又假冒办案人员,称事主的身份证、银行卡被盗用,涉嫌洗黑钱等犯罪,要求事主配合调查,并恐吓事主不能告诉任何人。随后以“资金清查”为由,诱骗事主将所有资金转入开通 银和电子密码器的银行卡,并要求提供手机验证码和电子密码器密码。

防骗指南

凡是接到自称公检法机关的电话,要求找隐秘地方,要求做电话笔录,要求保密不能对任何人说,要求查看 页上的“通缉令”“逮捕令”,要求把钱转到“安全账户”或“资金审查”,要求必须开通 银,要求提供银行账户、余额、密码等个人信息的,这些全都是骗子。接到这些电话,直接挂断,立即拨打110 警。

客服来退款陷阱要躲开

7月20日10时许,事主杨某接到一个自称淘宝商家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在店内购买的产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为此商家特地提供专门的退款平台,声称必须按照指引操作才能顺利退回款项。事主根据对方的指引,下载了多个分期借贷平台。对方称这几个平台是商家的官方自助受理平台,里面显示的额度是商家的可用金额,要求事主将这几个平台的可用金额借贷转入自己银行卡后,再将产品应退金额扣除后的剩余金额转入商家账户,以此完成退款。事主轻信后,按照对方指引在几个平台借贷了32449元,然后按照对方电话提示通过微信多次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进行支付,直到其发现银行卡内被扣35441元后才察觉被骗。

手法分析

不法分子通过购买、窃取等非法手段获取个人 购信息后设下陷阱,编造产品有质量问题、误入批发客户名单等借口令事主陷入恐慌,然后以帮助事主妥善处理为由获取其信任,欺骗事主让其在各大 络平台开通借贷,将事主借贷的金额说成是自己退款的金额,以此诱导事主将多余的金额转入商家账户,实际上是事主将自己借的钱转给骗子,即使口袋没钱也会被骗。事主按照指引老老实实支付完一大笔费用后焦急等待退款,而不法分子则轻轻松松“拉黑”断联转身说再见。

防骗指南

接到 络平台客服电话不要急,多方核实最重要,最好是通过购物 站指定联络工具(如阿里旺旺)核实对方身份,切忌跳出原有平台进行线下交易。坚决不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不随意填写银行卡等私密信息,不泄露手机验证码,任凭对方如何花言巧语也不转账,不去ATM机操作,不让他人远程操控电脑。平时多关注诈骗案例,掌握金融防骗知识,提高自己的反诈骗意识,避免落入骗子圈套。

数说成效

广州反诈中心已为群众挽回损失1.95亿元

警方支招

要对各类密码进行差异化设置

当前,从公安机关查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情况来看,不法分子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方式主要有:

  • 一是 络黑客通过技术手段窃取单位或企业存储的公民个人信息;

  • 二是通过招聘、婚介、办理会员、送礼品等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渠道获取;

  • 三是利用假冒 站链接骗取事主信息;

  • 四是利用“伪基站”设备发送虚假链接方式窃取公民个人信息;

  • 五是各行业内部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便利窃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

  • 同时,不法分子利用QQ群、黑客论坛等 站平台,使用 络电话、虚假身份等进行联络,交换公民个人信息或通过 银转账、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

  • 警方提醒,要对个人电子邮箱、 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进行差异化设置,降低密码失窃后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 站或单位要对用户信息加密,并采取分级查看的权限设置,以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7月17日
    下一篇 2017年7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