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最近打了个广告,各方的反馈都不太好,用马老板的话说,“看来市场预算太多才会造成这样的事”。也许钉钉团队太过急于证明自己,才会出现这种比较LOW的广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平心而论,钉钉最近的发展势头的确很猛,尤其是在贵州的数博会上,更是大秀肌肉。
钉钉在2015年1月对外发布,基于统一通讯能力,提供云和移动时代工作商务沟通、协同的能力,帮助人们实现简单、高效、人性、安全的工作方式。钉钉继承了阿里一贯的平台战略,其野心不仅仅是做一个简单的移动办公产品,更是一个联接众多ISV的PaaS平台。钉钉1.0版本着力实现更高效的沟通,2.0版本则致力于打造基于统一通讯能力、携手ISV开放的沟通、协同平台,来为企业用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显然,在企业应用市场阿里带来了一贯的平台玩法。那么,钉钉本身作为一款移动办公产品其性能如何;钉钉是通过什么模式来搭建平台生态体系;钉钉的产品性和平台性是个什么关系,这两种功能怎样平衡?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来对钉钉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分析。
一款优秀的SaaS产品
钉钉由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1月筹划启动,由阿里巴巴来往产品团队打造,专注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办公与协同效率。从推出以来,钉钉经历了多次的产品升级。频繁的迭代,让钉钉带来了更全面的功能,也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2016年春季战略发布会,钉钉推出了2016年的首次产品更新,对工作商务场景下的沟通和协同两方面都做了重大的优化升级。
具体来说,钉钉此次升级包括协同、沟通、安全三个方面。
第一,沟通层面。钉钉推出了视频电话会议功能,这是钉钉电话会议的升级;
第二,协同方面。钉钉首次实现了基于多种方式的考勤、签到,提供了内外勤统一解决方案;完全自定义的审批功能,让钉钉平台拥有40万种不同审批模版,并且这些模板都是由钉钉上的企业产生;增加了一目了然的智能 表,以此来汇聚公司的人财物,从而让企业数据化运营成为现实。
第三,安全方面。基于阿里神盾局的支持,钉钉实现了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和第三方托管加密,并且通过了BSI英国标准协会的ISO27001:2013认证。
正是通过对产品的不断优化升级,钉钉吸引了大量企业用户,而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是钉钉构建平台生态的基石。用海量的用户来吸引合作伙伴,由合作伙伴提供的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用户,通过这样的一个正循环,钉钉构建的平台生态体系才得以不断壮大,钉钉转型平台才有坚实的基础。
钉钉作为一款优秀的SaaS产品,是比较合格的。但既然钉钉要做平台,连接合作伙伴的产品,有一个问题就比较关键——钉钉的功能边界在哪里?钉钉的升级一方面是优化原有功能,另一方面是增加新功能,如果钉钉的产品与合作伙伴的产品在功能上有重叠怎么来处理?钉钉怎么来处理这种竞争关系?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钉钉来回答的,要平衡好自身产品与伙伴提供产品的关系,必须明确钉钉的功能边界,打消合作伙伴的疑虑。
连接ISV和用户的PaaS平台
在钉钉经历的数次重大升级中, 2015年8月31日钉钉开放平台的推出具有特别的意义,该开放平台标志着钉钉开始了从产品到平台的转变。基于阿里钉钉统一通讯能力及工作商务关系等基础服务,钉钉开放平台将云和移动时代的产品和服务能力输出给ISV,实现国内企业级市场的多元化整合。
为了构建起平台生态体系,钉钉推出了“C++战略”,其中C是指钉钉自身的沟通、协同等基础服务,第一个“+”是指合作伙伴接入钉钉后实现云和移动互联 时代的能力提升、服务升级和渠道拓展,第二个“+”是指钉钉与ISV一起为中小企业用户带来工作和商务沟通方面协同效率的提升。
具体来说,在这样一个战略体系中, “C++”具有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基础层。基础层就是这个平台所需要的基本支撑功能,包括通讯沟通和工作协同;
第二、标准接口层。在基础层之上,是一个能够与更多应用服务进行沟通连接的标准接口层,标准接口层有无数的接口支点,作为核心支撑平台,为顶端ISV提供统一通讯能力,以及全面开放的工作商务关系。该接口层是企业专属的入口,可以为企业提供安全隐私保障;
第三、众多ISV。在标准接口层上是无数的ISV,通过合作厂商来提供多种多样的个性化服务。这些服务的个性化程度较高,是钉钉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需要合作伙伴来提供非标准化的服务,这也是钉钉平台之所以要开放的本质原因。
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自生型平台拥有更丰富的产品,用户有更多的选择;控制型平台充分照顾了合作伙伴的利益,能形成更稳固的合作关系。那么钉钉会选择哪种平台模式呢?就目前来看,钉钉对接入的厂商控制还是比较严格的,具有控制型平台的特征。至于以后钉钉是否会降低平台的进入门槛,接入更多厂商,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钉钉怎么处理产品与平台的关系
钉钉现在既有自己的基本功能,又在找大量的合作伙伴,钉钉团队自己到底是怎么看待其定位的,又怎样来融合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职能?对此,钉钉的答案是,钉钉既是SaaS产品,也是PaaS平台,钉钉致力于产品和平台功能的融合。
钉钉团队将所有的用户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日常办公协作水平较低的,第二类是应用计算机、手机等各种应用软件实现日常办公协作的。对于第一类,钉钉团队把他们称为“从0到1”的转变,他们依靠钉钉第一次实现了移动办公,第一次应用了先进的沟通与协作工具。第二类的用户,他们已有了“0”的突破,需要的是各个领域“从1到5”的深化应用。
对于0到1的用户,钉钉是SaaS产品;但对于1~5的用户,钉钉是PaaS平台。也就是说,钉钉将基础的协同办公管理做到极致,但深度的应用,需要依靠钉钉的合作伙伴解决。钉钉的这种定位,和微信企业 有着极大的不同。微信企业 只做基础通信功能,不涉及协同管理的功能。
钉钉的平台生态发展的怎么样了
在企业用户方面,截止2016年3月31日,阿里钉钉的企业组织数量已突破150万家,这意味着进入2016年以来,阿里钉钉月均新增企业组织保持在20万家以上。阿里钉钉150余万家企业组织覆盖全国各地、各行业。从地域分布来看,阿里钉钉企业组织的密集区域与目前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有较高重合度。行业分布方面,注重技术、追求快速的IT行业占据了首位。
在平台体系搭建方面,自2015年8月31日钉钉开放平台上线以来,已有来自合作伙伴和钉钉客户的上万名开发者在钉钉开放平台上开发工作应用,已经为60个行业、超过10万家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同时钉钉启动了DT先驱邀请计划,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专家支持服务。
目前看来,钉钉无论是作为一个SaaS产品还是一个PaaS平台,可以说都做得风生水起,但现在就下结论还为时尚早。钉钉要获得更大的发展,除了不断优化自身产品外,更主要的是做好其产品性和平台性的平衡:某些功能模块是由自己开发还是由合作伙伴提供;接入的厂商是越多越好还是对接入的厂商进行一定限制;怎样将自身的产品功能很好的融入平台,并对平台提供支撑?这些问题将考验钉钉的智慧,也将决定其未来的走向。至于未来钉钉会发展成什么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