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到听,听书成为阅读新风尚
打开听书App,戴上耳机,随着涌动的人流挤进地铁,这成为了90后张悦通勤路上的新习惯。
自大学时代起,张悦就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可工作后,日益繁忙的生活让他几乎没有时间翻开书本去阅读,于是,每天40分钟的上下班路上,成为了他的“充电”时间。原先,张悦会拿着手机翻看电子书,可早晚高峰的地铁里人潮拥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举着手机阅读,体验感实在不佳。于是,张悦选择了听书,“我觉得语言比单纯的文字更具感染力,一些优秀作品用声音演绎出来,会让书中的人物鲜活起来,更能让读者置身其中。”张悦喜欢历史,这段时间,他已经听完了《明朝那些事儿》《这里曾经是汉朝》《话说宋朝》等一系列长篇历史小说。 和张悦一样,随着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听书”一族。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蜻蜓FM、喜马拉雅、樊登读书等App纷纷通过赠送VIP会员或免费资源等方式向宅家的用户送福利,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听书”队伍。据喜马拉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其有声阅读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63%,总收听时长更是增长了近100%。喜马拉雅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有声书是喜马拉雅平台上最热门的收听之一,活跃用户每天的听书平均时长能达到3个小时,高频用户一年听书15本以上。而另外一款“懒人听书”App数据同样惊人,其平台用户量增长迅猛,目前已突破4.3亿。
听书,正与传统书籍走向融合
另一款专注开发有声书的凤凰书苑App,精选了凤凰集团旗下9家出版 各自的重磅力作,凤凰书苑App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传统的出版机构,开展有声书业务最大的优势在于持有大量经典作品的版权和优质内容,而这是有声出版业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纸质阅读和有声阅读不是竞争关系
“听书”一路受到读者追捧,但也有业内人士对这种阅读方式表示担忧:“听书”究竟是不是一种阅读?阅读工具的改变,是否会让人们的阅读能力“浅”化?习惯了听书的人们,还愿意去购买纸质书吗? 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中提出:“数字信息的洪流不仅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更会改变我们的心智极限,为了跟上时代,我们囫囵吞枣,却失去了持续关注、深入反思、内在记忆的学习能力。” 一部分阅读爱好者对此感同身受,他们表示,相比听书,自己还是更喜欢纸质书,最主要的原因是纸质书可以一页一页地翻阅,随时回头翻看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品味一句话,并且可以划重点、做标记。相比之下,听书的场景极易造成走神,“读书这件事情是需要静心的,当你一边干着手头的工作,眼睛却看着外面的世界,耳朵却还要继续填塞,当一心多用的时候,天知道你究竟哪个感官在工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