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脸变声App一分钟换脸成功走红 络 专家称需防被色情诈骗等利用

在 上,你能“变”成任何一个人

换脸、变声App 络走红 专家称技术难度不高,需谨防被色情、诈骗等黑产利用

前不久,有杨幂粉丝将朱茵版《射雕英雄传》中的经典扮相“黄蓉”的脸替换成杨幂,这段视频在 络上引起热议,以至于微博话题点击量飙升至1.1亿,很多 友对这样的“改头换面”表示毫无违和感。

说到换脸、变声,你可能会想到《聊斋》中的画皮场景或是看上去无所不能的PS修图技术,但是,这里说的换脸变声是来自AI的硬核技术。只要点几下鼠标,视频的主角,人物的声音都能瞬间、实时改变,最关键的是,对于不知情的人来说,根本无法觉察出这样的改变!

细思极恐,人们不禁发问:如果AI能实现换脸,那么我会不会成为色情片的主角?如果AI能变声,那么诈骗会不会变得更猖獗?

无法否认的是,暴露在外的人脸、声音是个人唯一且不可再生的生物信息,不少人丝毫不吝啬于将自己的照片发布于微信朋友圈中,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如果自己的头像被采集并“移花接木”到他人身上,或者自己身上被安上了别人的脸和声音,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混乱事件。

一分钟换脸成功

曾经,换脸和变声是人工智能公司“秀肌肉”的一种方式。比如在科大讯飞2019新品发布会上,董事长刘庆峰通过AI变声技术,现场模拟了单田芳、林志玲和罗永浩的声音来做开场白。

虽然以上案例带有更多的娱乐性质,但当其快速应用到普通手机用户身上时,却让人细思极恐。

变声的效果同样也是如此,在两年前的GeekPwn极棒安全大赛上,主持人黄健翔就在现场被AI“戏耍”了一把,仿声AI模仿黄健翔的声音与评委互动,让“正主”黄健翔直呼“太像了”。

如果说个人判断是凭感觉,那么选手们利用语音合成中的参数合成模式一举攻破声纹识别系统并通过手机声纹锁的验证足以证明:不论是图像领域,还是在语音和行为智能领域,AI 存在被欺骗的可能性。

三大法宝:数据、学习、显卡

换脸和变声,听上去满满“高科技”的感觉,那么实际上,技术门槛高吗?

在宋宇昊的电脑上有两个界面,一个界面显示的是其本人实时的一举一动,另外一个界面则显示的是换脸之后的效果,宋宇昊的脸已经变成了上述相声演员的脸,“如果需要更逼真,还可以在肤色、灯光等各种细节上打磨。”在宋宇昊看来,换脸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只需要从开源项目 站下载成熟的项目代码,外加一块性能较好的显卡就能搞定。

下转第9版

抢滩“换脸变声”赛道

在日常生活中,换脸变声最大的“用武之地”可算是导航软件了,让大牌明星的声音为你指路。

“应用场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娱乐性应用,二是实效性应用。大部分换脸变声应用属于娱乐类应用,博大家一乐。导航类应用属于实效性应用,现在的声音合成技术只要采集某个人相应数量的语音数据,就可以很好地模拟他/她的声音读出其他语句。此外,换脸变声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影视节目制作上,即使电影已经拍完了,也可以对某个演员进行替换,而观众难以察觉。”顾荣杰说。

的确,很多人工智能企业都在涉足这个领域。除了科大讯飞,搜狗前不久还展示了搜狗变声功能,可以实现把任何人的声音转化成特定声音,秒变林志玲、马云的声音都行。在搜狗输入法中,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声音自由变换成喜欢的声音,在微信、QQ、陌陌等主要 交场景均可使用。

在牛森看来,在人工智能领域,语音合成是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入口之一。随着5G等底层技术的广泛应用,语音合成作为人机交互的必要环节,基于此的业务想象空间非常广阔,必然会是各大公司争抢的赛道。

据了解,目前,在公安机关的侦查办案过程中,换脸变声技术还用不上,主要的语音、人脸比对技术应用则相当广泛。通过1:1的语音、人脸比对,警方可以确认嫌疑人身份,这些技术在公安上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生物信息的“隐私大门”被打开

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改变 会的同时,也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换脸变声也不例外,此前,有的国外女星被AI换脸技术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为她们的脸被换到了小黄片上。

当然,明星“中枪”的概率的确更高,但普通百姓就能高枕无忧了吗?“说不准某一天你会接到‘马云’的电话。”有 友担心。

“生物特征信息如果被滥用,确实会带来风险。比如提取你的声纹后,就可能模拟出你的声音,用这个声音来打电话给你的亲朋好友借钱,实施诈骗行为,接电话的人就不太好分辨,容易信以为真。人脸也类似,理论上也存在类似的风险。”顾荣杰表示,当然,目前用变脸来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还不多。

在宋宇昊看来,目前的诈骗手段主要以广撒 为主,如果采用换脸变声去诈骗,目标要非常有针对性,且要对目标周边的人也非常熟悉。但不排除日后有可能被诈骗分子、黑产利用的情况。

目前技术的发展仍然是走在伦理、法律的前面,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如何让换脸变声技术在正当的范围内被使用?

首先,相关企业要不违规收集、蓄意滥用用户数据。在顾荣杰看来,当前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的自我约束仍然不够严格,许多App在获取个人隐私包括生物特征信息方面肆无忌惮,还有一些运营着海量数据平台的巨头企业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也仍需进一步改进;其次,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应该采取像加密存储传输、访问控制、操作审计等技术和机制切实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一个好的信 是,未来换脸变声的应用或将受到法律管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收集、存储、使用用户数据的行为,最近还新出了《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对用户数据出国境做了限制,相信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能够进一步规范数据的采集和使用行为,降低公民隐私信息导致的风险。”顾荣杰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6月6日
下一篇 2019年6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