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智慧城”的产业“聚变” 重庆经开区“聚链成群”做强3个千亿产业核心引擎

当前,重庆经开区80个建设项目正有力推进,智能终端、汽车电子、节能环保、大健康、生产性服务业等5大产业也在同步发展,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加速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理念一脉相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基调愈加明晰,“智慧+”“绿色+”“创新+”特色持续凸显,重庆经开区正在加速勾勒更高水平开发开放的未来模样。

从一张白纸到产业图谱

构建“3+2”产业体系打造战略性产业集群

走进位于重庆经开区的重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一栋栋风格统一的厂房排列整齐,坐着电瓶车穿梭在这片智能化工厂里,感受到的是高端大气的现代化“智造”气息,生产线马力全开,家用空调年产800万套……

前不久,vivo重庆研发生产基地二期项目主体结构已完成封顶,装修队伍陆续进场,预计2024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vivo将聚集3000余名高端研发人员,在重庆经开区开展智能移动终端产品软硬件研发测试工作。

VIVO厂区

vivo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沈炜曾在项目开工时表示,vivo在重庆的发展,离不开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南岸区和重庆经开区良好的营商环境。研发生产基地将充分利用重庆本地的经济、政策和人才优势,布局手机和其他智慧产品的研发测试,助力vivo的发展迈向新台阶。

会凌电子芯片生产车间

如今,重庆经开区正在发展配套齐全的“基板—面板—模组—整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发展集群。目前,已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空调产业基地,除生产家用空调分体机、柜机整机产品外,还具有塑料注塑、钣金冲压及喷涂、换热器高冲、配管及焊接、电子SMT贴片线等零部件生产。

未来,在重庆经开区,项目成片、产业成链、企业成串、服务成线,随处可见这样的鲜活案例。

重庆经开区

重庆经开区是重庆最早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中国西部地区设立最早的国家级经开区。经过十来年不懈努力,发展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综合排名第66的经济开放区。未来,重庆经开区将聚焦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核心引擎目标,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推动5大产业走向高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

从物理整合到叠加效应

优质资源向园区集聚提升产业承载力

俯瞰重庆5G产业园,整齐排列的楼房、宽敞整洁的道路和生机盎然的绿地相映成趣。

飞象工业互联 展台

在飞象数字化工厂,自动搬运车来回穿梭派送物料,智能化设备轮番上阵;在盟讯科技SMT数字化车间,机械手臂在生产线上挥舞,AGV智能小车在地上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在宿舍生活区,员工们舒适地休息、健身、娱乐……

重庆车联 示范基地

从制造到智造,5G产业园只是重庆经开区“智慧”发展的一个平台。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智慧+”,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2021年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完成32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建5个数字化车间,累计推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06个。重庆美的制冷5G工业互联 智能工厂、重庆沄析基于商密算法的工业互联 安全管理服务平台2个项目,入选2021年工信部工业互联 试点示范。

重庆软件园

未来3年,重庆经开区将全力推进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基、智能化赋能提升“三大行动”,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区,力争3年后工业总产值迈入“千亿俱乐部”。

从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

“小巨人”企业再壮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一直以来,重庆经开区十分重视企业培育,今年2月,印发《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制造业跃升发展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要集合政策和资金,在制造业中培育创新型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创新中坚力量,不断壮大制造业企业规模。

双环传动(重庆)数字化车间里,机械臂在工作

最近,重庆经开区广泛动员、精准指导,推荐26家企业申 ,共有12家企业进入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占第四批全市公示139家企业的8.6%。截至今年上半年,重庆经开区累计获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家,均为规上工业企业。

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崭露头角,成长为各自行业细分领域的“小巨人”。未来,重庆经开区将以此为支点,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规模和质量,打造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辐射全国的“高精尖”产业集聚地,为重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创新底气和信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17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