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已经发展了七年,且即将进入二级市场,盈利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于今年8月27日提交港股上市申请。第三方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此前发布的 告显示,2020年,商汤是亚洲收入排名最高的AI公司。商汤招股书中披露,该公司2020年营收34.5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收为16.5亿元。同期亏损分别为8.8亿元和7.3亿元。
商汤成立至今已经完成12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达到52亿美元,其中,仅2018年就完成超过20亿美元融资。过去两年,一直有传言称商汤要在港股上市。
目前商汤最大股东为创始人汤晓鸥,持股比例为21.73%;核心机构投资者包括:软银(14.88%)、淘宝中国(7.59%)、春华资本(3.08%)、银湖资本(3.05%)等。
招股书显示,目前商汤账上现金流充足,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账上有89.3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另外还有79.4亿元的定期存款。
从去年开始,上市成为了AI领域头部公司的共同目标。上市一方面可以帮助它们获得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已经入局的投资人也迫切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头部公司的IPO套现。
AI是代表未来的技术。但对于卖梦的资本市场来说,AI早已不是新概念,从C端的算法推荐、图像处理、语音助手,到B端的数字化、智能化,AI已经融入到各种场景中。
以商汤2020年的营收计算,120亿美元估值意味着PS倍数(市销率)达到22倍。通常一级市场会更看重成长性,可以接受一家公司短期内亏损,PS倍数达到22倍并不算高。但商汤已经发展了七年,且即将进入二级市场,盈利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商汤招股书中提到,由于AI产业还处于初期,需要持续大规模投入,未来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另外,根据招股书,其竞争对手包括三类:以计算机视觉为中心的软件公司、计算机视觉相关硬件供应商、云服务供应商。
计算机视觉软件公司的代表是虹软科技,该公司2020年营收6.8亿元,净利润2.5亿元,市值186亿元。视觉硬件供应商领域的头部公司海康威视,2020年营收635亿元,净利润136.8亿元,最新市值为4714亿元。
如果还将持续亏损,那么就需要公司拿出高增长的势头。但实际数据并不支持。2019年,商汤联合创始人徐立对外表示,商汤营收增速保持在三位数以上。招股书显示,商汤2019年营收30.3亿元,年增长63.3%,2020年营收年增长14.4%。
不过,2020年,商汤智慧商业业务新客户增长仅为1%。
对于当下的商汤来说,能够保持高估值的另一个提振因素是新出现的“元宇宙”概念。
元宇宙是目前资本市场的新热点。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就提到了其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可以实现虚拟现实体验。招股书中也提到,2016年推出的SenseMARS软件平台支持元宇宙体验,通过赋能手机、AR及VR设备、智慧大屏及消费级无人机,SenseME及SenseMARS实现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连接。
从2017年起,商汤就开始对外投资虚拟现实相关企业。2017年,商汤投资智能AR广告平台星广互动以及VR创业公司51VR;2018年,投资互动视频技术服务商影谱科技;2021年11月,商汤国香资本投资3D视觉公司螳螂慧视。
元宇宙的实现需要AI视觉技术,但目前元宇宙还处于概念阶段,能够帮助商汤获得多少资本加持,目前还尚未可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