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秒成曲!AI作曲如何引领视频创作新方向?

不知是3D建模劈了腿,还是元宇宙出了轨,虚拟人“破圈而来”并迅速走红。

与此同时,音乐作为虚拟人的必备技能之一,其人工智能化也成为最近被提及最多、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万兴录演已上线“虚拟人”功能

AI越来越聪明,音乐创作也是如此吗?

根据《2020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全年新歌数量已高达74.8万首。对比同年中国音乐著作权协议注册会员数10600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每年需要完成70首歌的海量作曲任务。而国内音乐行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人才培养缓慢、作曲水平参差、市场磨合期长等问题,这让AI作曲代替人工创作成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AI如何创作音乐?

AI作曲的主要原理与“下围棋”的原理类似,主要运用了遗传算法、神经 络、马尔可夫链和分形音乐等模型,通过音乐规律给计算机制定规则、建立海量数据库,继而进行深度学习,分析作曲规则、结构等各项信息,然后重新生成音乐。

  • 分形音乐
  • 通过数学算法进行创作,是几何学在作曲中的应用,但是只能创作一些较为简单的作品。

  • 马尔科夫链
  • 基于随机过程、概率逻辑的有限控制方法,在统计的基础上,对音乐的未来走向进行概率预测与风格边界限制。由于建模简单、可以即时产生新音乐,所以一直被广泛用于商业程序上。

  • 遗传算法
  • 模拟物种繁殖过程,将音符的排列组合进行编码,自动挑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由于具有算法成熟和实现比较简单这两大优势,遗传算法得到广泛关注。

  • 人工神经 络
  • 通过充分学习一系列人类己经创作好的音乐,提取和存储音高、音长、音量、音色、音程、节奏、调式、和声等关键特征,按照要求大量输出有类似特征的新音乐,是当前AI音乐研究的前沿技术。

    AI作曲的应用?

    众所周知,任何一部正经的影片,都需要请音乐家来根据影片的剧情、故事完成配乐,也有直接购买音乐版权的,这在电视节目中更常见。

    然而,还有一些不知名微电影、宣传片、短视频,配乐可能就完全胡来了。尤其是这两年,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视频剪辑门槛大大降低,人人都是自媒体人,随之来的“胡乱搭配BGM”现象屡见不鲜。除了影响视频观看体验,还可能涉嫌侵权。

    AI作曲的优势在于「高效」和「低成本」,所以AI音乐作品为非艺术场景、批量制作、创意要求不高以及对价格敏感的商用音乐需求,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比如学校、游戏公司、广告制作公司、影视制作公司、自媒体人等,经常需要一些商用的音乐,但聘请人工成本太高。利用AI作曲制作部分广告音乐、背景音乐、游戏音乐等,就能解决很多时间和资金的问题。

    毫无疑问,AI所拥有的无限潜力,势必将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多行业的改革。其中,最显而易见的便是缩短视频制作时间、提高创作效率,以促进视频行业发展。

    事实上,AI作曲和人类作曲一样,首先需要学习并储存大量数据,比如:各种作曲技巧,包括和声、配器、复调和曲式结构,还有历史上几乎所有作曲家的创作风格等。而后再根据创作需求,结合大数据,利用规律和算法生成新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AI作曲所要执行的指令以及所要采集的数据,都是来自人类的创作,它的数据库里不会出现地球上还没有的音乐。也就是说,新音乐种类和风格的创造,一定是基于人类对艺术的思考,AI是无法创造新的音乐类别的。

    科技革新,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