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安防不寻常,潮起潮落皆文章;
喜看中企脚踏地,驱动行业换新裳。
2007年4月1日,小编正式从一家全球TOP3的安防外企TZCO公司离职,加入到当时小众的美国IP监控厂商NJ公司。面试两轮,都在建国饭店,NJ的协议酒店,第一轮是直接主管,亚太技术总监EZ,美国人,身材高大,大光头但慈眉善目。大堂咖啡座用英文聊了半小时,交流非常顺畅。小编对自己英文并不自信,但是作为一名安防技术,跟老外聊安防技术其实难度不大。二面是香港人,中国区销售经理,简单点个卯聊了两句就瓢走了,估计是因为小编的TZCO背景及上一轮直接领导的态度!
面试后第一周去香港Orientation,人事、财务等走一圈,然后发电脑,领Token,装OA,拷文档,一周后回北京,不到两天就被派往西部一城做一个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交通项目现场技术支持。小城很偏僻,当地很干净也算不错的宾馆每晚128人民币标间,记得NJ的差旅标准每晚80美金,每天补助40美金,项目附近的老马家白条羊几个人使劲吃花不了300CN。
到项目部,刚到宾馆撒泡尿功夫NJ代理商两个年轻工程师就过来了,说大集成商要见一下。这个项目大集成商就是甲方,集成商两个工程师一男一女很年轻,简单客套后直奔主题,说目前工程的严峻性以及NJ产品的问题: Master Server经常性崩溃, Archive Server间歇性抽风,编码器硬件自杀率太高,视频分析误 率高……瞬间顿感自己压力山大,旁光看了一眼代理商的两位,倒是压力转移如释重负状。
每个问题都够喝一壶,来之前有其他同事给过Hand over ,但是非常含糊不清,也有美国总部给的处置方式指引,就是抓一些log给他们检查,他们返回解决办法(通常是现场采集更多的log,类似医院让做更多的检查化验)或者给一些补丁。小编后来在NJ工作五年中发现好像70%的工作都是如此流程: 一线工程师在现场化验检查,化验单提交总部老中医(R&D,T4)开方,拿药,观察,基本能把70%问题搞定。当然这是疑难杂症处理,一般常规问题,代理商小伙伴基本能搞定无需NJ头牌技师出台。
项目机房里,代理商二人,集成商二人加上小编本人,围观系统病灶。他们在交代完之后,上手展示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状况分析,显然包括这个集成商女工程师的水平都远远在小编之上,而小编能做的,只有把总部给的补丁软件和文档交给他们由他们自己操作了。小编想,他们肯定是看出了小编的尴尬,于是不着痕迹地动手开始。在此之后的5年时间里,小编一直记得他们那天的善良,小编想这也是很多厂商新手第一次出台可能都遇到过的类似情形,好在一般搞技术的不为难搞技术的。
疯狂看资料,研究拓普图,找各色人问,上手操练软件,一周之后,小编基本了解整个系统设备和大致架构,跟美国总部也能够顺畅交流,化验,抓药、上药基本能够应付。在代理商和集成商面前能够展示一些他们眼睛一亮的手法(无非是T4给的tool),算是进入了状态。刚刚落停下来,老板EZ发邮件说给用户/集成商安排视频分析培训,“技术原理+实际操作”,美国总部专家过来,小编负责来翻译。一想到自己还懵懂无知还要翻译给别人,唯恐误人子弟瞬间又感压力山大,一再请求另请高明。
老板EZ轻松一句话:you are ok for it , just do it. 老板的一句 “你行,干” 虽然简单但是有绝对激励作用,小编本意也是丑话在先、摘清责任,估计老板误以为谦虚。既然别无他路只有往前冲。赶紧找资料恶补知识,找程序模拟应用,找集成商请教本项目实际应用情况。培训工作还算顺利,主要是小编低调,开始就亮明身份说自己水平有限能力一般不准确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培训过后估计现场很多人普遍感受:这孙子还真不是谦虚客套,果然水平有限能力一般。期间几处翻译,理解困难,大家热烈讨论,把美国视频分析专家看懵了,不过其能感觉气氛融洽。60%的培训内容有效传达,算是勉强及格。小编从此正式进入智能 络视频监控行业,也见证了这十年辉煌岁月。
EZ是个好老板,也是个好老师。忙时邮件沟通,闲时亲赴现场,一起解决问题。所有的问题,不管在我们看来多严重,他都会镇定自若,举重若轻。现场遇到问题,拿出自己的文具盒,没错,就是里面有各种笔、尺的塑料文具袋,带我们从头捋一遍。画面不清晰,他会给我们画出编码原理,从视频采样到GOP帧结构,从时空冗余到量化参数;视频归档失效,从视频经BNC接口到内部DSP、内存,经编码器到NVR再到归档池….路由分析; PTZ控制失效,他会讲一下从电脑鼠标操作指令经过Master Server的PTZ引擎,再到编码器的PTZ Agent,然后RS485信 到达PTZ完成驱动的过程。小编分析,EZ这样做,一方面是想给大家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待现场的系统性问题而不是局限在一个编码器一个PTZ本身,另外,作为老板,授人以渔,他也会轻松很多。
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小编都以邮件或当面方式向EZ提出各种问题,不管是否Stupid,反正弄明白就好。有次小编委婉地表示抱歉总有太多的问题,EZ的回复很干脆,欢迎你的问题,“your question will sharpen my spear”.之后小编更是肆无忌惮。慢慢地,EZ对小编的问题从“秒回”到拖延很长时间答复,倒不是EZ态度变化,是有些问题他也搞不清了。
EZ是个好老板、是个好老师,但在用户总工ZF那里,不是个好厂商代表。ZF是集成商的技术总负责,大拿级别,电气、 络、传输、存储、工程技术、管理全精通,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思路清晰,能够跳出问题看问题,大项目下集成商管理众多一线厂商,没两把刷子根本不行。NJ的视频监控产品,与摄像机、 络、存储等第三方产品交叉融合,好在都是国际一流产品,一流技术,大家配合基本顺畅高效。但到最后,在远焦距PTZ控制上(NJ的编码器输出控制第三方HQ的长焦夜视机),由于达不到预期,结果一次公开会上,EZ和ZF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ZF摔门而出,并声明从此以后有EZ的会议他不再参加。当天散会EZ落寞的背影消失在集成商的幽暗的走廊里,让人伤感。从此“王不见王”,小编后来代为参会发现ZF这个总工其实还是很NICE的。
长焦夜视技术在该项目上有着非常丰富的应用,一般在咽喉区、隧道、桥梁、灾害易发地段等部署,并逐步发展到全区间的视频监控。现场应用的苛刻条件,对设备可靠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当时摄像机技术,有几个问题:夜视不允许有红曝现象(会存在被误认为信 灯的风险);后焦变虚的现象(通过采用IR镜头/自动后焦调整摄像机等手段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摄像机视场角度与激光光斑匹配现象;远程调控性及稳定性(设备现场检修成本太高)。
在摄像机与编码器控制匹配角度,长焦镜头的微距PTZ控制非常重要、预置位精度非常重要,NJ和HQ配合过程中,确实出现了“PTZ精度不够、PTZ预置位消失”等问题。后来分析,当时NJ的编码器和HQ的长焦摄像机本身都没大问题但有小问题,在集成项目中,两家都需要优化以满足集成需求,但是,都外国厂商,都是为了节省改进成本,都在坚持,外企“鸡贼对鸡贼”,结果导致ZF怒怼直率的EZ。
时至今日,红外夜视长焦监控已经发展到“真正的智能化”水平,早已消除了夜视照明远角的激光光斑手电筒现象,自动化控制升级为智能自动化控制,同步变焦、自动调光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智能化数字控制。还可以结合实时监测应用环境情况,自动光敏控制调光及变焦功能。通过软件系统实现与监控设备即插即用、远程控制、远程监控,可以智能匹配不同品牌的监控设备,实现即插即用,实现了远程调控,自动调整或远程校正。
从电气化、信息化到智能化,每一个浪潮,都产生一个时代的激情与梦想。中国安防业在过去十年,取得长足进步,从外企独大到造就一批营收百亿市值千亿的公司,并占领全球视频监控行业十强的三个席位。安防行业过去十年的发展,波澜壮阔,如今的全球化和王者辈出,未来必定永载产业史册。
每一个时代,少不了参与的人,外企、中国企业,渠道商,集成商,大销售,小工程师…而小编作为伴随这黄金十年的小工程师,认为有必要以点点滴滴的方式,记录下来,为前者念、为来者鉴。文以载道,无奈小编才疏学浅,资历不够,很难理清事实摸清规律,甚至在事实陈述时都不可避免有个人主观意志的掺杂。马后炮事后解释过去十年安防产业长足发展的合理性似乎容易,但要探讨其必然性的逻辑,以期实现对未来预测的可能性其实很难!
书接上回,小编在NJ的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上回内容链接:致敬丨十年安防不寻常,潮起潮落皆文章!
西部项目周期长,NJ公司人性化,每在项目呆两周允许回去休息两周。现场支持,抓Log,故障测试,收工了去老马家撸串,时间倒过的飞快,项目上的很多问题也逐步解决,系统越来越稳,各方也逐渐对NJ产品有信心。
期间,小编搞了大事件,算是奠定了其日后在NJ的一点点小地位。由于该项目特性,用户强烈要求尽快上马Master Server的双机热备功能,不过当时NJ的该功能还在内测阶段,并不是很成熟,但EZ实在抵不过销售力量的坚持,最终无奈同意上马双机热备,但T4不赞同,明确表示时机未到,支持有限,结果EZ很被动。
小编拿着400页的手册确实感到很懵圈,仔细研究两天发现其实该工作主要是微软、Sq及阵列的配置,大概占70%工作量,然后再安装NJ的组件和软件。手册上明确表示,合格的工程师需要1.5天完成整个安装。两台服务器通过光纤连接共享一个磁盘阵列,两个服务器各自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以及NJ的软件,共享的磁盘阵列中保持数据。系统配置完成后,任何一台服务器软硬件故障,另外一台则五分钟内自动启动并接管所有服务,即算成功。
小编经过一个大整天的,小心谨慎的安装配置,终于,从早八点到半夜十二点半,系统成功安装完成并可成功切换。看到系统及服务从一台服务器逐步迁移到另外一台,还可以成功迁回来,那一刻的feel的确非常倍儿爽!收工,回宾馆发邮件给老板EZ和负责支持的T4,大家都很高兴,EZ群回邮件:Good job!
后来得知,EZ开始时认为这是个不能完成的任务,尤其对于小编这三脚猫水平的工程师。他一直在争取以色列总部来人进行调试,但未遂。在一个大整天中,小编曾遇到系统 错求救T4,收到的答复让小编差点吐血,因为T4邮件中仅仅回复了一个链接,还是谷歌,而且是谷歌的空白页,小编心想哪怕是随便一个错误提示的关键词的链接也好啊!既然T4态度如此鲜明,小编识趣儿地不再打扰,独自玩去。
当搞定收工,小编手册上记录了大量备注,主要是期间发现手册中错误不少,还有关键地方竟然有断片儿,就像武侠小说里江湖流传的的最高武功秘籍有缺页一样,容易让人走火入魔后果严重。后来小编把错误整理,反馈给T4,再后来有NJ其他国家的工程师遇到双机热备问题,T4偶尔会把小编Involve进去支持他们。
有人说工程师辛苦积累的秘籍给人分享不明智,降低自己的Value和护城河效应,小编之前也遇到过这样思考的同事,在调试关键阶段一般会偷着搞,防止旁边有同事学到降低自己地位。这样的做法在一定时期确实有一定防御效果,但长远看毫无价值,调试是经验不是技能,经验需要分享,技能才能傍身。EZ的分享精神让小编也乐于分享,纵然一直藏着掖着那块九阴真经皮,小编也练不成绝世高手。
时至今日,该项目及NJ当时引以为傲的双机不再666,云计算及虚拟化技术很快打破了该模式,况且当时的双机仅仅是在服务器层面进行的冗余而已,不能保证完整的业务连续性,没有负载均衡考虑没有异地迁移机制,资源也不是统一管理,最要命的是,配置太麻烦。
真正的视频云监控就是要同时构建监控业务、计算、存储资源资源池化管理,保障系统无单点故障,业务能够动态迁移、采用分布式并行运算,面向未来的、资源统一管理的、能保证业务连续性的架构和机制,部署简单高效。
云视频,让各种冗余从容淡定地部署!
相信您刚刚已经系好了安全带,等待急转弯,可小编的车子没有发动起来,意不意外?
寒来暑往,草枯羊肥,项目即将结束。
大集成商总工ZF亲赴现场主持项目验收,总体来说,系统上线运行但各家系统都或多或少有点问题,总工严厉批评了几个产品仍有问题的厂商,尤其其服务响应速度和态度,包括存储产品, 络等。轮到NJ产品,总工竟然展露笑容,朝小编说了几个微不足道的问题,希望尽快解决一下。小编点头,表示一定尽力。
拿汽车比喻,其他厂商的问题是系统性的大问题,诸如发动机熄火,断轴等,而NJ的产品主要是小瑕疵,如空调制冷不良或者音响效果不好等,不是一个层面的。项目后期总工对NJ的态度越来越好,也可能跟当时怒怼EZ有关,客观说,NJ的产品和服务支持还是挺给力的。
期间工作闲暇之余,小编草拟了一个针对此项目的小文,名曰“智能 络视频监控系统在XX行业实践浅谈”准备投给安防主流媒体,为项目保密起见,很多项目信息隐去,很多NJ产品内容也去掉,然后发给中国区销售经理预览,并就投稿给安防杂志征求其意见,经理很快回复:“不同意发表”。装B未遂,就此作罢。
项目完成,回到北京,工作汇 。小编把NJ的产品在项目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详细归纳,并总结了项目验收时的最后状态。邮件结尾,小编低调谦虚的BTW一下:NJ的产品截至项目验收阶段的表现及横向综合比较,Not bad.小编说的是实话,集成商也认为NJ是各个系统中产品和服务都比较好的,尤其最后没有了硬伤,而其他家产品验收时还令他们头疼。
邮件发给老板EZ,抄送给老板的老板ITA和中国区销售。如所料,EZ很快回复:Well done, Thanks for the good job. 几分钟后,中国区销售经理群回: 我们的产品还有如此的瑕疵,你怎么得出的结论“not bad” ?小编非常不解:当初的车子熄火、油路电路刹车等等各种问题确实严重,现在系统问题都得到一一解决就差空调、暖风音响有点瑕疵,难道还是too bad?
安防这个行业的大项目销售,基本都是牛逼的操盘手,纵横捭阖多方力量运作项目,斡旋各种关系,最后给每一方自己想要的东西。小工程师作为最微不足道的一方,想要的东西无非是项目验收完成后,老板的一句:Good Job;销售的一句:兄弟,辛苦啦!这次小编跌跌撞撞,靠运气和实力,从大销售们挖的大坑中历尽千辛万苦爬出来,刚抖抖身上的灰尘还没站稳没有展露久违的微笑,结果啪一脚又被差点回坑里了!无所谓,老板EZ心里有数就行。
不得不说,销售和售前,销售、售前和售后,在工作性质、思维方式、看问题角度、利益等方面其实是不一致甚至有时必然是对立的。销售一方要的是业绩、要的是公司的资源。业绩好时可以拿产品瑕疵说事儿以争取更多资源,业绩不好时可以拿产品瑕疵说事儿以求免死。拿产品说事儿还算厚道,拿售前和售后服务水平说事儿的也大有人在。“胜则举杯相庆独自揽功,败则拼死自救找替死鬼”的也不少见。
所以,我们有时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因为你不知道对方当时的境遇,当局限在自己的角度时,有时会陷入牛角尖,产生不良情绪,并且不利于以后的合作。但你换位思考,尝试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可能会感觉,更TM不爽。
转眼冬去春来,又到一年奖金季!看着有ITA签字的letter,上面列的奖金的数字首先映入眼帘,迅速换算成RMB,嗯,it’s not ba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