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平台翻车了。
上声讨它“滤镜景点”的话题登上了热搜,竟达到4亿的阅读量。
看来深受“滤镜景点”之骗的人不少。
什么是滤镜景点呢?
就是把普普通通一个地方拍下来,后期加上各种美化滤镜,码好各种“国内唯一”、“一生必去一次”、“绝绝子”的宣传文案,就成了“天上人间”、“小马尔代夫”、“小镰仓”。
而实际的景点,与通过滤镜美化的比起来,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无关系。
●滤镜中的梦幻粉红沙滩,实际上棕黄、普通。
动图 | B站up主-滤镜粉碎机,左图为滤镜下,右图为实际看到的
●滤镜里的瀑布飞流直下,充满北欧气息,实际就是一个小区的排水渠道,平平无奇还有点臭。
图 | 左图为滤镜下,右图为实际看到的
●滤镜里的海边小镇水绿山蓝,楼宇温馨,实际水是浑黄的,楼是破旧的,色调是普通的。
图 | 左图为滤镜下,右图为实际看到的
●滤镜里绿幽幽,实际灰蒙蒙。
图 | 左图为滤镜下,右图为实际看到的
●滤镜里的天梯好像与白云相接,实际只是平地上一架10节梯子。
图 | 上图为滤镜下,下图为实际看到的
被这种滤镜景点吸引而去的游客,看到眼前如此普通的地方,
不由发出灵魂拷问:
我车钱都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失望的游客满脑子都单句循环着,“被骗了被骗了”。
滤镜不仅可以把普通变成绝美,还可以把中国变成日本。
据 易数读的数据,全国至少有62个“小京都”,61个“小镰仓”,59个“小奈良”。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加上“日式滤镜”,国内景点就是日本景点的“平替”。
良渚遗址公园,成了杭州“小奈良”,
厦门海堤纪念公园,成了厦门“小镰仓”,
杭州径山寺,成了杭州“小京都”。
滤镜简直无所不能。
不管拍什么照,衣食住行,人只要加上滤镜,往 交平台一放,张张精致,样样美丽。
要是不加滤镜,拍出来的图片都不敢往外发。
有时不是看不出别人的照片充满了滤镜修图痕迹,
但看了看原图,
手还是很诚实地一键滤镜后,再发送。
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么习惯加滤镜?
一言以蔽之,为了好看。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嘛,看到别人美,自己也不能落后。
但是,有没有发现,我们追求美的天性其实被利用并扭曲了。
你要追求美,我就给你提供滤镜。
各种美颜相机、修图软件,应有尽有。
你要看到美,我就给你推送经过滤镜加持的景象。
●你打开某笔记平台,打卡地全是唯美风景照。
●打开某短视频平台,up主全是帅哥美女。
●打开朋友圈,吃的喝的玩的,无一不精,无一不美。
这些景象每天都推送到你面前。
看着看着,你觉得,对对对,美就是这样的。
单调、同一、模式化。
色彩鲜艳、对比度高、饱和度强的风景,
皮肤白、眼睛大、鼻梁高、下巴尖的人像……
你追求的美,就这样被滤镜扭曲了。
当大家都在用滤镜的时候,滤镜就控制了我们的审美。
它不断给我们脑子里植入关于美的固定观念:
不管是风景还是人,只有像滤镜里那样才是美。
而在现实里看一切东西,怎么都比不上滤镜里的。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人民 2018年发表过一篇文章,讲了过度依赖美颜相机产生心理疾病的例子。
主人公小佳,是一个用惯了美颜相机和修图的女生。
她一照镜子就觉得自己哪哪都丑,脸太胖,手臂太粗。
最后干脆拿美颜相机当镜子。
但无可避免,她对自己真实的样子越来越不满,甚至不愿意出去 交。
家人领小佳看了心理医生才知道,她患了一种叫“体象障碍”的心理疾病。
体象障碍,俗称丑人综合症,周围人都觉得你不丑,但你就是觉得自己很丑。
现在,每个月使用美颜相机的人数达到了3亿人,都或多或少对自己外表有不满意的地方。
看惯了美颜相机里的自己,会让人对自己真实的外表产生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