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杉
图一
2018年9月,我从孔夫子旧书 拍得《大方广佛华严经》破旧刻本一册,含卷七十七至卷八十。字体为写刻,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细黑口,左右双边,版框高17.2厘米,宽12.5厘米(图一)。
图二
图三
孔 的这个残本是《华严经》的唐实叉难陀译本,因全书有八十卷,故又称《八十华严》。与此《八十华严》同时书写的《普贤行愿品》,是唐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因全书有四十卷,也称《四十华严》。在查寻这部《四十华严》的收藏情况时,我想到以前曾在《苏州图书馆藏古籍善本提要》中看到过江沅批校的明善随注、慧善继述的《成唯识论随疏》刻本(图三),那么《提要》里会不会也收有这部书而被我当时忽略掉了呢?重读之下,我发现《提要》果然著录了一部《四十华严》,只是没有提到江沅或其他人的名字,只说其为道光十四年宜园刻本。但从所刊卷一首页的书影来看,其字体和版式与江刻《八十华严》完全相同,应该就是刊记所提《四十华严》无疑(图四)。道光十四年为甲午(1834),正好在《八十华严》刊记所记壬辰和乙未之间。顺便提一句,吴树虚辑、江了因(即江沅)手订之《因明入正理论后记》(沈海波《新发现的清代因明学文献》,《中华读书 》2019年6月5日)也是在前一年(道光十三年,1833)刻于宜园。
图四
集施资刻《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的法名“师寿”的女居士(五戒优婆夷),也有踪迹可寻。友人徐华勇在知道我买书之事后,立刻在胡珽(1822-1861)述《净土圣贤录续编》卷四检索到“陆安人”的传记一条,下面就节引其中所包含的重要史料:
陆安人,名岫梅,苏州元和人。归理问君吴昌濂,举一子,殇。年二十而寡,悲痛不已,得咯血疾。有以《龙舒净土文》携示者,遂回向佛乘……道光十四年,铁君定公校大乘经数十种,设局刊印,五年始毕,延其事。既从定公受三归五戒,定公名之曰师寿……四旬生日,又于师林寺供佛饭僧。亲友祝嘏者,以所刊《法华》、《华严》等经施赠……面西趺坐结印而逝,年四十一,时在道光二十八年。(朱兆杓撰《陆安人传》,胡珽目击)
西史氏曰:余之归心佛乘也,自安人之刊经始。而安人之闻净土法门,则自先君子劝诱始。善哉,因缘之迭相化导也。迨先君子既殁,而安人行善益勤……
从传中出现的“铁君定公”(江沅字“铁君”,“定公”是对“祖定”的尊称)于道光十四年“校大乘经数十种,设局开印”,以及传主从“定公”受三皈五戒并得法 “师寿”等事来看,这位陆安人陆岫梅(明清时六品官之妻封“安人”,其夫吴昌濂任布政司理问,属从六品,所以陆氏得封“安人”)正是施资刻印《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的“法名师寿”的“五戒优婆夷”。
图五
据陆安人传,在她过四十岁生日的时候,“以所刊《法华》、《华严》等经施赠”。这句话显示陆岫梅不仅帮助江沅刊印过《华严经》,还刊印过《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七卷)。朱绶的江沅传也提到手书登版诸经中有《法华》,应该就是陆岫梅施资助刊的。我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这部《法华经》(索书 19269),装成七卷七册,其字体和版式与两部《华严经》完全相同(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从《入佛问答》钦嘉枚跋提到的“其晋唐两译《华严》及《法华》《楞严》,皆楷法精妙”,可见除了《华严》唐译两种和《法华》之外,江沅应该还写刻过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也就是所谓的《六十华严》。我在国图也发现了此书一部(索书 19285),一共二函十五册,第一函七册,第二函八册(图七)。书前还有一则刊记:“道光乙未岁师林寺敬刊。”(图八)我在孔夫子旧书 上检索发现,2014年12月曾上拍过此书残本一册(
http://www.kongfz.cn/16592393/),内容包含卷四十八到卷五十。后面两卷略经装裱后又于2019年9月重新在孔 上拍(
http://www.kongfz.cn/40470474),结拍当日我因为犯瞌睡错过了加价,事后懊悔不已。值得注意的是,晋译《华严》的字体除了目录部分(图九)之外,正文的字体(图十)与《法华》和唐译两部《华严》并不相同。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图十二
图十三
图十四
图十五
第一册是《佛说梵 经》([姚秦]鸠摩罗什译,上下二卷,图十一、图十二),第二册是合订为一册的《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唐]实叉难陀译,一卷,图十三)、《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唐]不空译,一卷,图十四)和《佛说甘露经陀罗尼》([唐]实叉难陀译,一卷,图十五)。
图十六
图十七
图十八
《梵 经》卷下最后一叶的前半页刻有一行字“藏本讹舛甚多,兹依灵峰大师合注本”(图十六),可见其底本用了智旭(1599-1655)《梵 经合注》的经文。后半页还有五行刊记:“姑苏吴门陆宜人、吴江蒯门顾安人、姑苏蒋门蒯氏、童真顾悟应共施资刻此经及《焰口轨仪经》。”(图十七)刊记没有提刻书的时间和地点,也没有说到江沅,但是从字体和版式看,它们与江沅写刻的《华严》《法华》等经显然属于同一批东西。《佛说甘露经陀罗尼》的后面还印有三行朱文小字:“三径堂善书局于辛亥八月移在布政司前北首西城桥西堍。”(图十八)中国书店大概是把这个“辛亥”当成了宣统三年(1911),所以把这两本书定为“宣统刊本”。但是这个“辛亥”更有可能是咸丰元年(1851),指的只是三径堂善书局(可能是收藏经版之处)迁移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两部书应该还都是道光刻本。
图十九
我买到的江刻《八十华严》,国内图书馆想来应该还有藏有全帙的,但是目前尚未检索到。据此残本后面所书墨笔字“信女徐门朱氏同子恭达敬送《华严尊经》二部,祈求吉祥如意,道光三十年正月宝仓庵源远流通”(见前图二;最后一字仅存上部残画,似是“通”字),可知是信徒在道光末年施与寺庙之物。书前首叶经题下还印有两行红字“普福禅寺如渊敬送”(图十九),其时间可能在墨笔字所记送经事之前。普福禅寺和宝仓庵均为江苏名蓝。
据朱绶的江沅传,在佛教方面除《入佛问答》外,江沅还著有《西归见闻录》。此书被胡珽《净土圣贤录续编》引用过数次,但是一直没能见到全书。我在国图发现一部五卷的周安士(1656-1739)著《西归直指》刻本(索书 135011),无刊刻时间,观其字体和纸墨,可能是同治时期刊印的(孔 也有一部:
http://book.kongfz.com/217643/797970858/)。其中卷五附有《西归见闻录》,题“净业学人江沅编”,当即朱绶所记之书无疑。这部《西归直指》的卷首还有江沅所作识语一篇:
鹿城周安士先生作《西归直指》,首列净秽较量诸线图,以启人欣厌。卷一曰《净土纲要》,卷二曰《疑问指南》,卷三曰《启信杂说》,卷四曰《往生事略》。《纲要》中撮举王龙舒所辑《大弥陀经》及四十八愿等,今已先将魏译《无量寿经》及先师所著论合刻于前,则《纲要》一卷,可以不列,故移《启信》为卷一,《疑问指南》次之,《修持诸法》次之,《往生事略》又次之,而以近日所见闻确凿往生数人附焉。
吴趨净业学人江沅谨识。
由此可知,这部《西归直指》是江沅的删改重编本。所附“近日所见闻确凿往生数人”,指的就是《西归见闻录》。此录最早估计就是作为这个重编本的附录出现的,可能从来就没有独立成书过。识语所提“先师”,就是江沅的老师、佛教大居士彭绍升(1740-1796)。金陵刻经处后来重刻《西归直指》时,杨文会还专门写跋批评过江沅删改失当。《西归见闻录》有三处提到江沅开局印经之事。《潘倚兰》:“乙未春,(潘)旧疾复发,因养疴于善庆,予时在刻书局,闻而往视之。”《宋望山》:“年六十余,闻净土法门,介其表弟访余刻书局中。”《周云田》:“一日到予局中。”因潘、宋二人往生均在道光十五年(1835),是书中提到的最晚的时间点,在目前看不到《西归见闻录》原刻本的情况下,从中多少可以推测该书乃至整部重编本《西归直指》的编刻时间。
江沅写刻的这批佛经,是研究清代佛教史的珍贵原始资料,似乎至今从来没有被学术界注意过。如果不是从孔 买到了江刻《八十华严》的残本,我是不可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获得随后这一系列的发现的。
图二十
图二十一
附记:
泰和嘉成2020年艺术品拍卖会古籍善本金石碑版专场(2020年10月17日)上拍了一部明版的唐李通玄(646-740)造《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一百二十卷,四十册,带圈点批注,拍品编 3051)。据卷一百一的刊记“是《经论》始刻于隆庆戊辰,万历改元癸酉季春方印行也,姑记之。沙门明得书”,以及卷七十的刊记“万历元年癸酉春径山传衣庵沙门明得完刻识”,可知全书始刻于隆庆二年(1568),至万历元年(1573)方才刻毕印行,而其主要的校刊者是当时浙江的名僧月亭明得(1531-1588;参看陆光祖撰《月亭得禅师塔铭》)。此书卷首钤有“彭绍升印”、“允初”、“江沅”、“子兰”诸印(图二十,图二十一),若干册的封面上还有墨笔所书签条“华严合论 二林居士藏本”,可见其曾经彭绍升(字允初, 二林居士)和江沅(字子兰)师徒二人递藏,而“江沅”和“子兰”二印也是现存江沅藏书上最常见的印章。这部《华严经合论》让我们对彭绍升和江沅的读书和藏书生活乃至明版华严宗典籍在清代的流布有了新的具体认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