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又被悲观预期影响了。
主因就是油价,叠加不可说的地缘ZZ因素。
总之,今年真刺激,经历过2020年,可以吹几十年(我为2021年后才入市的韭菜着急
)
接下去说正经的。
昨天IDC板块暴动,直接原因是,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在云计算加码2000亿。
此外,国家发改委衔接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明确并细化了【新基建】范围:
天风通信稍早也出了份 告说:这阵子美股史诗级暴跌背景下,云计算相关公司包括IDC领域的Equinix、DLR,公有云的亚马逊、微软,SaaS云视频的ZOOM这些,都收复甚至创出新高。
消息+政策+映射,多重刺激之下,IDC板块股价大涨,特别是和阿里云深度绑定的数据港,两天最多涨了近20%。
数据港近年来已为阿里巴巴建设了多个数据中心,2019年上半年,公司凭借与阿里巴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了云业务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约定,公司将在未来6年合作期间内,承销总金额不低于人民币4.35亿元的阿里云产品/服务。
去年底公司还公告,接到阿里巴巴需求意向函,合作建设数据中心,预计运营期间总收入24.4亿。
但咱们也别热血上头了~先检查逻辑:
-
这次需求意向,是阿里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2018年5月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基础上的追加,不是全新项目。数据港在该项目10年运营期间预计不含电费总收入40.44亿元。
-
根据数据港今年3月份公告,预计它负责建设的投资额合计约10亿出头,24.4亿是公司在运营期间预计不含电费的总收入,项目内部收益率(IRR)刚超过10%,和光环新 新募投的13%+相比,并不高。
-
阿里云自2015年底起算,3年开建的项目(大多在2019年建成)总投资840亿,这5年给数据港带来的边际利润(每年相比2014年的增量)合计就2.2亿,2019年数据港因为部分零售型业务客户切换的因素,盈利还同比下滑23%,5年归母净利复合增速13.3%。
对于数据港这种乙方,首先是投入建设,运营回 则是长期的,细水长流式的。
为阿里服务,部分厂房由阿里提供,电费也由阿里直接向供电部门缴纳,资产模式较轻,保证的是高上架率(早在2016年就能达到80%的上架率,远高于当时行业平均的50%),但议价能力弱,盈利能力稍差。
这个阶段数据港的脉冲式上涨,凭的是一股乐观情绪,而不是业绩支撑,现在千万别冲进去站岗了。
阿里云这次的3年2000亿,相对之前大约3年800亿,资本开支自然是加速的,这对于产业趋势有一种风向标作用。
云服务巨头的资本开支呈现明显周期性,每一轮景气周期持续约2年时间。从同比增速上看,海外云服务巨头资本开支的上一个高峰为2018年一季度,而在一年后的2019年一季度,海外四大云服务商资本开支合计同比下滑11.2%,成为本轮周期的底部。
(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情况(亿美元))
2019年二季度开始,海外云服务商资本开支拐点向上,二、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7.5%、17.8%,景气向上趋势明确;其中资本开支占比最高的亚马逊、谷歌资本开支出现显著正增长。
BAT资本开支的上一个高峰出现在2018年二、三季度,如今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是否全面回暖,还有待观察。
(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情况(亿元))
除了数据港之外,为阿里建设IDC的还有:万国数据、华通云(浙大 新(600797.SH)全资子公司)、宝信软件。
近两篇我提过了光环、数据港,而宝信代表了IDC一个很特别的分支:
钢厂IDC
这个分支的业务模式,目前为止和数据港同属于定制型的,专门服务大客户,但由于它们具备的要素资源禀赋很好,对于我们投资来说,含金量看似更高一些?
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这个分支逻辑。请读完再做判断。
为何钢铁厂会乱入IDC这个行业呢?我们先复习一下,IDC建设最大的制约要素是什么?
能耗,土地,资金。
哪里的土地?核心城市的。
对于钢铁厂来说,以上完全不构成问题。
先说【土地】。钢厂搬迁后,在核心城市空置了大量稀缺的土地资源。
以杭钢为例,半山基地搬迁后,扣除移交给杭州市政府管理的土地,集团自留地块占地面积1743亩,储备40万平大跨度闲置厂房。
大跨度建筑通常是指跨度在30m以上的混凝土建筑
40万平是什么概念?由于数据中心建设所需用地远小于钢厂占地面积。国际上比较常见的一个IDC机房及基础设施的项目设计占地面积一般在300~3000平米不等。
对比主要第三方IDC厂商的机柜数量,1万个机柜的IDC基地占地面积大约在4~5万平方米,折合成亩大约在60~70亩之间。
40万平的现有厂房采用大开间模式建设,简单改造后就可以作为IDC机房使用,改造成本较低。理论上能容纳10万个机柜,每年能带来超过30亿元的盈利。
再来说【能耗】。先前的IDC供给分析文章当中,已经提到了核心城市电力供应有限,能耗指标短缺问题。
IDC若是电老虎,那钢铁行业就是电巨兽了。2018年IDC占全 会用电量2.35%,钢铁行业则要占12%,钢铁可是高耗能行业四大金刚之一(其他三个是有色、化工、建材),IDC小弟可以帮忙提个鞋。
一个年产能千万吨级别的钢厂年耗电量至少在45亿千瓦时以上,而3000个机柜(满足工信部定义的大型数据中心标准)的预计年耗电量在3亿千瓦时左右。
可见钢企目前所具备的能耗指标完全能够覆盖IDC的能耗规模。
而且,钢企在节能用电和发电方面已拥有较高技术基础,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总方针之下,目前全国钢铁行业自发电率已接近50%,合计年发电量约为1900亿千瓦时。
如目前在建当中的武钢大数据中心项目(宝信软件参股),就位于武钢厂区内,使用的是钢厂富余用电(冶金工艺过程还会产生二次能源),对客户而言,能源保障高,电费便宜。且可扩展性强,土地、电、水等资源基本可进一步满足20万个机柜需求。
接着说【资金】。
随着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钢铁行业盈利显著回升。各大钢企现金流大幅好转,资产负债率 大幅下降,在手现金充沛。
以杭钢为例,截至2019末,公司资产负债率27%,在手现金近65亿元,未分配利润50亿元,资金实力雄厚。此外,集团公司前期成立的浙江杭钢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也已达到100亿元。
“钢厂IDC”这个模式怎么来的?缘起于2000年开始的大型钢企信息化改造潮。以宝钢、武钢、杭钢、首钢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上线。
在此过程中,钢企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软件公司,先后有16家钢企拥有自己的信息产业队伍,最早也最成功的如宝武集团旗下的宝信软件。
更久远的契机,来自城市钢厂搬迁与关停的加速推动。
因历史原因,全国75家重点钢铁企业有18 家建设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有34家建设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在政策推动下,河北等多地开始推进城市钢厂搬迁:
2005年,首钢自北京迁出钢厂产能,遗留1.2万亩,原址用途:冬奥经济 (奥组委、场馆)、新经济产业园、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商业居住区等城市综合服务
2011年,重钢自重庆迁出钢厂产能,遗留426亩,原址用途:大渡口滨江老工业区为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
2012年起,宝钢自上海迁出钢厂产能,原址用途:宝之云IDC园区,土地面积达2.82平方公里(约4200亩)
2015年,杭钢自杭州迁出钢厂产能,遗留5000亩,原址用途:杭钢半山数字经济特色小镇、商业居住区
2017年,济钢自济南迁出钢厂产能,遗留1.5万亩,原址用途:济钢森林公园、遗址公园
2017年,石钢自石家庄迁出钢厂产能,遗留1600亩,原址用途:大型主题公园、工业遗址园、中央商务区等
做为钢厂IDC最成功示范,宝信软件的IDC业务是由旗下的“宝之云”品牌运营,宝之云IDC产业基地就建设在宝钢股份罗泾中厚板厂区原址上。
(宝之云IDC项目地址)
随着宝之云一至三期完工投运,2016年集中进入运营投资回 阶段,接着四期在建,也陆续投运,到2020年9月产业规模合计达2.65万个机柜。
宝之云总电力供应能力达到2.8亿瓦。目前还剩余超过60%的可用土地和55%左右的电力储备,在一线城市中拥有独一无二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更是少数能满足BAT和电信运营商对IDC需求的项目之一。
现有客户包括了电信运营商、阿里巴巴、腾讯、中国海关、上药集团、中国太保等。
2019年2月,宝信软件与宝地资产、武钢集团、青山区国资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武汉武钢大数据产业园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200亿元,选址位于武钢厂区内,地块总面积约135亩,计划分三阶段建设1.8万个20A机柜,打造华中区域单体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
(武钢大数据产业园项目概念图)
2019年12月武钢大数据中心一期建成投入运行,共装有2216个机柜,签约率100%,入驻企业包括中国电子、中国电信、迈异信息、宝信软件、楚天云等。二期原计划于2020年3月开工。
宝信软件在钢厂IDC模式当中可谓一骑绝尘,此外我们还能关注哪些后起之秀?
杭钢股份,2019年通过变更2015年前次增发募投项目资金9.5亿元收购集团下属的云计算数据中心100%股权并增资,合计9670个机柜,预计一期4000个机柜今年下半年前建成投运。
这个例子就是集团注入IDC资产,打造未来“钢铁+IDC”双主业模式。目前来看在手资源优势明显,云数据公司现有土地+半山基地,合计超过1.2平方公里。看起来是可以对标宝信软件刚涉足IDC行业时的情况。
测算一下,公司单机柜年租金8~9万左右,毛利率45~50%,0.96万机柜(定制满载),对应年营业利润3.5~4.35亿元左右,假设加入2019年的营业利润,占比大约17~20%。
我们投资,务必弄清楚买的是什么资产。和宝信软件的“全IDC”不同,杭钢是“钢铁+IDC”(未来),这点是需要留意的。
杭钢已经是钢厂IDC里面比较靠谱的新势力了,其余比如马钢股份(参股18%的公司—飞马智科,拟投建2万个IDC机柜)和沙钢股份(收购欧洲最大数据中心运营商Global Switch,尚在预案阶段),其实都差点意思。
从上文我们知道,即便数据港这么正宗的IDC标的,都存在疑问,那么这些钢厂IDC新势力,本质上还是钢铁股居多,我们更要小心股价的提前透支,只适合阶段性的短炒,投资给太高的溢价并不合适。
今天已经说太多了,下篇继续。
留言区见。
往期精华目录:
主题 | 副标题 |
---|---|
光伏 | 基础框架&大周期分析 |
产业链梳理 | |
发电上 电价政策 | |
十四五预估&弃光限电&地区预警 | |
2020预估&政策退坡&价格走势 | |
扩产潮 | |
汽车 | 政策科普 |
整车逻辑 | |
零部件逻辑 | |
新能源汽车全球趋势 | |
特斯拉供应链 | |
动力电池和材料 | |
特斯拉国产化加速 | |
充电桩 | |
金融 | 综论金三胖 |
平安保险 | |
当商业保险遇上 络互助 | |
航母级券商 | |
IDC | 基础概念 |
需求分析 | |
供给分析 | |
标的解读(光环新 )new! | |
油运 | 基础框架&大周期分析 |
何谓浮仓套利? | |
了解补库逻辑 | |
政策解读 | 险资入市 |
定增“新”规 | |
转板上市&创投退出 | |
大基金 | |
基建 | |
要素市场化 | |
方法论 | 基本面投资 |
周期投资 | |
高股息策略 | |
业绩和估值的关系 | |
即期PEG | |
其它 | ETC&装修特种纸 |
竣工怎么看 | |
养猪股逻辑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