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靠 友打钱活下来的盗版 站,何以被“封神”?

为什么程序员总是分不清万圣节和圣诞节?因为 Oct 31 == Dec 25

你用过Sci-Hub吗?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盗版平台,也被万千学术人认为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 站”,同时也是学术出版商眼中的“毒瘤”,针对它开展了一次次“屠鸦行动”。

它的宗旨是“让天下没有付费的论文”,实现学术界的“共产主义”。

在多方围剿之下,最近,Sci-Hub发出了“求支援”的信 。支持的捐赠方式除了加密货币, 站创始人Alexandra还开通了支付宝账户。

仅仅4天,她的支付宝就爆国内 友“打爆了”,因为“超过额度”被临时冻结。

一个盗版 站,为啥能让热衷“白嫖”的 友如此上头呢?

“小破站”发家之路,Sci-Hub有何魅力?

2016年,Nature将Sci-Hub的创始人Alexandra列为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而在不到十年前,她还只是哈萨克斯坦国立技术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

她读的是计算机科学专业,专攻信息安全,擅长黑客技术,热衷于脑机接口和神经科学与意识相关话题。做过自由程序员,还用PHP语言创建过 站和应用程序。

图源:chronicle

在搞科研时,她遇到了全世界所有大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论文付费墙,而购买论文期刊的价格又太过高昂。据《图书馆杂志》统计,美国化学期刊的年度订阅费用平均为4773美元;一般来说,高校订阅学术期刊的花费在50万-200万美元之间,连哈佛大学都曾感叹过无力负担。

所幸她能靠技术绕过付费墙,Sci-Hub的雏形——一个能绕过付费墙的脚本——诞生了。从这时开始,“开放获取”的种子就埋在了她的心里。

2011年,Sci-Hub 站成立了,她的研究兴趣也逐渐转向了互联 信息共享、信息分配相关的议题。

成立之初,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破站”。Alexandra在宿舍里靠着13块硬盘和简陋的服务器运营着 站,一个人暴乱所有的编程、服务器配置、用户运营、 页设计和运维。这个“小破站”依靠捐款生存了好几年。

2013年开始,Sci-Hub在受欢迎程度开始爆炸增长。Alexandra发起众筹用以购买更多的硬盘,通过各方收集,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论文数据库,大约有2100万篇论文。这些论文大部分来自图书馆和大学的订阅,据Alexandra称,她获得了进入400所大学的访问权。

如今,Sci-Hub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免费论文下载 站,包含了超过8500万篇研究论文,占全部学术论文的七成以上。

每天有超过50万人从Sci-Hub上下载免费论文,你几乎可以在这个 站上找到任何需要的高质量论文,100篇文章中可能只有3.4篇找不到。

中国、印度、美国、巴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相当多的科研人员每天使用这这一“盗版 站”。

图源:vox

《Scientometrics》上的一项调查可以证明Sci-Hub有多么受欢迎:研究表明,通过Sci-Hub下载的论文,比其他渠道下载的论文,平均获得了更多的引用。

Alexandra也获得了“科学罗宾汉”、“学术界侠盗”、“科学届的海盗女王”等诸多称 。

不断升级的“屠鸦行动”

伴随着Sci-Hub在全球范围内的广受欢迎,不间断的麻烦也找上了Alexandra,出版商们开始对Sci-Hub的围剿。

你肯定也深有体会,这些年来,Sci-Hub时不时就得维护,域名隔三差五被封禁,找 站地址就像地下党接头。

图源:CSDN

如今,全球超过半数的论文都掌握在少数几个学术出版巨头手里:爱思唯尔、施普林格、布拉克维尔等。而近些年,这些学术寡头的利润也在大幅增长。每读一篇论文,你需要向出版商支付200元左右的费用。

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等众多高校因为过于不断提高的收费和出版界垄断的格局,几个月的谈判难以谈拢,纷纷和爱思唯尔取消签约。德国,从2018年起不再续订爱思唯尔的机构就有接近200家。

而Sci-Hub却能让读者免费下载论文,当然会被出版商视作“眼中钉”。

2015年,Alexandra收到了来自全球最大出版巨头——荷兰出版商爱思唯尔发来的邮件:“你被起诉了。” 10月,纽约法院要求Sci-Hub停止运营。

2017年,Sci-Hub被判须向爱思唯尔赔偿1500万美元的著作权损失费。

2019年,美国司法部声称对Alexandra开展了调查,指控她与俄罗斯情 部门合作,非法入侵150所美国大学,窃取美国国家机密。

尤其近一年,各大出版商针对Sci-Hub的围剿进一步升级。屏蔽域名、推特封 、禁止更新、PayPal冻结,Alexandra还被FBI调查,麻烦不断。

这才有了Alexandra对外求援,PayPal账 被连续封了好几个,只能通过比特币、狗狗币来接受捐赠。

而在Alexandra眼中,接连的诉讼并不能证明自己做错了,反而激起了她更大的责任感。她认为Sci-Hub就是要挑战黑心的学术出版业,让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每个人都可以免费获得科学知识。如果能胜诉,付费墙被推倒指日可待。

如何拯救“科学的海盗湾”?

坚持了10年“盗版事业”的Alexandra,在和出版商对抗这件事上颇具心得。

信息专业出身的她,手握上千域名,和出版商打起了游击战。域名多次被封禁撤销之后,Alexandra还用上了分布式技术。她在分布式域名 络Handshake上注册了新的 站,以此来对抗出版商的 络屏蔽。

在“屠鸦行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热心 友们也曾展开过大型营救活动。

2020年底,Sci-Hub遭到了比以往力度都大的封禁。从那时开始,Sci-Hub开始了停更,2021年的最新论文都没法在 站上找到。

许多人担心Sci-Hub会被全面封杀。于是,在Reddit 区上,一些 友开展起了Sci-Hub救援活动——把8500万篇论文、共计77TB的数据,拆分成850个种子,让850个人作为文献库,去认领种子。这项浩大的任务很快就完成了。

在新冠疫情期间,这个叫做“ 络归档者”的小组,还促成了5000余篇新冠相关论文的开放获取,通过情愿让发布者解锁了新冠疫情文献的付费专区,身体力行地支持Sci-Hub和Alexandra。

在最新的“反围剿”行动中,Alexandra展示了关于Sci-Hub未来的宏大计划,包括:改进搜索功能(主题词、关键词)、开源、扩大收录范围、手机APP、AI读论文、争取合法的地位等等。

坚持这条道路的并不只有Sci-Hub和Alexandra,开放获取似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欧洲许多大学和各地图书馆都开始和出版商的谈判,希望签订新的协议,促进进一步的开放获取。英国、瑞士、瑞典等国家,纷纷把完全开放获取的愿望列入日程。

“让天下没有付费的论文”,但愿我们能尽早迎来这一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8月2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