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你这只褐鹂,人声真的打败了国内90%以上的耳机

嗯,百度了下【黄鹂】这种鸟类。百度百科这样说明,“是雀形目、黄鹂科的1属。共有31种。中型鸣禽。”

好吧,这里面唯一让我头疼的就是【共有31种】这五个字。

算算现在、黑、,难道还有剩下的23款吗?

哦,不,应该是还有22款,因为这又孵化了一只出来,就是今天要说的【褐鹂】,据说褐鹂是作为新一代的“黑黄鹂”,就是说很大程度上是黑黄鹂的升级版?

那黑黄鹂LTD怎么算呢?哦,不好意思,我忘了黑黄鹂LTD已经停产了。


三言两语|你这只“肥”鹂,怎么就长胖了?

褐鹂的体积一下就大了那么一圈,变成了肥鹂。单就这配色来说,我觉得挺好,无功无过,面板倒是挺飒的,对吧。

然后腔体,褐鹂的腔体这次真的是黄鹂系列里面最大的了。但真要说配色跟腔体造型,我就说铜黄鹂绝对No.1,其他黄鹂都是弟弟。所以如果老婆同意我买,我肯定把褐鹂做定制才行。

不过,想来这次褐鹂变胖的应该是因为动铁、平板、动圈这三种单元配置造成的。根据经验,参考奥蒂兹的平板振膜耳塞就能看出来耳塞的平板单元还是很大的。

然后褐鹂再加上动圈单元,按照老人家他们的习惯,估摸着不会低于7厘米大小。所以,褐鹂的体积一下就变成目前黄鹂系列中最大的一款了。

哎~~~~我估摸着要不是腔体受限制,后面动圈+动铁+静电+平板也是可能的。

当然,这次褐鹂的线材我是真的满意,很多人看了图片第一眼以为是PW的定制线,但实际上是用了纺织物作为线套的镀银线,而这条线的柔软程度也是目前黄鹂系里面最好的,几乎没有听诊器效应的问题。


明言之|这是内卷的要干掉前辈吗?

先说下我听完的第一个感觉吧:

1、 比黑黄鹂好听,反正就是好听,具体好听在哪,咱们后面说;

2、 低频表现是黄鹂系列中一流水准。低频比黑黄鹂要集中、有力度,瞬态好太多了;

3、 中低频结像比黑黄鹂清晰,你可以认为是褐鹂的中低频解析相比黑黄鹂更好,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

4、 中频音染有着黑黄鹂的形态,但味精味少了很多;

5、 解析在黄鹂系列里面算中上水平了,可以排第四的样子。

就单独低频这块,我真的感觉比朱鹂的低频都好。

这里还是要感谢下我那个做音响的朋友帮我测频响曲线,顺手把IE600也送了去,所以黑黄鹂、褐鹂、IE600的频响曲线奉上!

PS:因为这三款塞子灵敏度不同,故请朋友依旧做了1KHz的对齐,方便大家对比参考。

当朋友把这频响图发给我的时候,我一时以为是不是什么测试出错了,IE600跟褐鹂从20Hz-2KHz的走势几乎一模一样。跟朋友再三确认后,发现这并不是什么错误的结果,而是测试的结果确实就是这样。

PS:想知道IE600声音的可以回看我前面IE600的开箱——森海塞尔新品IE600不香吗?难得的HIFI人声塞,干嘛不买

这种曲线听感最为耐听,对人耳的友好度最高,这种调音是目前公认的最为自然,最为接近真实声音的调音方式,被誉为黄金曲线调音法。

当然了,单凭一条频响曲线来评价耳塞的声音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才有耳听为实这个说法吗,不过频响曲线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判断一个款耳机的声音走向如何。这里再奉上褐鹂的瀑布图,从声音衰减的时间程度来瞅瞅。

PS:瀑布图是使用了与Golden ear相同的ARTA这款软件获取的

因为平面的频响曲线是无法表现出声音衰减速度的快慢,因此加入了时间轴的瀑布图就可以很直观地判断。


通言之|明明是个“猪”鹂

回到声音上,褐鹂这个平板单元带来的效果更趋于有着朱鹂的那般精细中频质感。声音对于过往的黄鹂系列来说,是新的声音,是与过往的黑黄鹂、黑黄鹂LTD、水黄鹂完全不一样的中频风格。

这些也是目前新黄鹂所带有的中频特点,过往的黑黄鹂或者黑黄鹂的LTD来说,是音染大过细节,人声着重表现大的结像、突出氛围感,而细节、线条感都有所模糊化;而褐鹂则趋于一种类似朱鹂这种高密度的人声表现方式,既保留了黑黄鹂这种人声大结像的特点,又强化了线条感。

而低频则是另一种路数,不像老黄鹂那种松、软的感觉,比较注重低频氛围感的体验。现在则是很多人喜欢的那种拳拳到肉的低频冲击感,其实这种低频听一些R&B的音乐确实很好,既有着明晰的节奏感,又有着比较克制的力量感,而不会抢了人声上的表现。

所以说前面才会有褐鹂是目前黄鹂系列里面低频表现最好的一款了,甚至超过朱鹂。这就不禁让我猜想褐鹂的单元配置到底是怎样的?

我个人判断,高频单元应该还是动铁单元,这点从频响图上还是可以看出与黑黄鹂的相似之处;中频单元跟低频单元比较难以判断,如果结合实际听到的声音,我大胆判断低频依旧是新的动圈单元,而中频至中高频则完全交给了平板单元。

当然了,这也只是猜测,我也没跟老人家那边证实过,这个就留待以后吧。


恒言之|相同的味道,不一样的的人声

简单用几句话把褐鹂的声音归纳下来:

1、 声音优势:褐鹂的声音对于三频来说,是比较集中于低频至中频位置,所以对于日常听的流行音乐来说几乎通吃了。特别是中频、中高频人声部分的表现完全不用担心人声密度不够,结像过小出现的远、薄问题,同时也不像黑黄鹂那般轮廓感,人声反而更加精细,密度更大。

2、 声音不足:褐鹂的高频属于够用级别,对于古典乐中一些原声乐器,特别是像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小 会有不够亮丽的感觉;好处是对于一些电子合成器乐器起码听上去失真度不会那么高,那么刺激了。

3、 音乐体现优势:褐鹂的声音定位可以说是非常明晰的人声塞,比较注重音乐耐听度,低频的量感对于R&B音乐来说是正合适,有着非常不错的动感体验;人声的明亮度也足够,女声的体现有着空灵、清澈的感觉。

4、 音乐体现不足:追求那种高亮度,空气感与穿透力的乐器独奏,褐鹂则对于大提琴、中提琴、单簧管、长 的表现则要更好一些。

5、 空间感体验:褐鹂的声场规模感是趋于球形的声场规模,亦如黑黄鹂那般注重整体包围感,声音在四周围绕着你,小舞台才是褐鹂最亮眼的时候。


两语之|搭配很轻松,要求很简单

所有的耳机都会有搭配上的注意事项,要么形成互补,要么发挥长处。但对于褐鹂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难度,而且既然你已经决定选择一款专注人声的耳塞,那么就尽可能地把优势发挥到最大吧。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现在用手机+小尾巴式最简单的HIFI方式了,再加上苹果音乐上的无损音乐开启,这种又简单,又方便,资源获取又轻松的方式就更加有优势了。

我喜的 | 清淡人声组合——褐鹂+乐彼W2-131

如果喜欢清淡的人声,比较偏好女声的亮丽、通透、有穿透力的感觉,那么这套声音可以说是互补,让褐鹂的女声更加的明亮,有爆发力,比较适合类似席琳.迪昂这样音色的女歌手,可以将富有穿透力的嗓音和超强的爆发力很好的反应出来。

有机会试听褐鹂的朋友一定要用这套试试席琳.迪昂的《A New Day Has Come》这首歌,可以说将她的A4-D5声压之王的称 完美的呈现出来。

我爱的 | 醇厚人声组合——褐鹂+山灵UA3

山灵的UA3是新出的一款小尾巴,我也刚刚入手一月有余,不得不说UA3的声音在500价位上非常个性鲜明,就像褐鹂一样,非常专注于中频人声表现。虽然我玩的小尾巴不多,但UA3的声音特点实在是太鲜明了。

而这套组合则属于扬长,把褐鹂的人声表现又提高了一个层次。UA3+褐鹂非常适合一些欧美的R&B、POP类音乐,比较适合像Josh Turner或者 Brian McKnight这样的歌手,那种浑厚和低沉的嗓音听上去非常的迷人,磁性又性感。

就像《Your Man》跟《Back At One》这两首歌在这套组合下,男人都为之着迷,歌手的嗓音随着音乐那种散发的香醇成熟美声,声情并茂。

至于播放器来说,虽然相比前面两个小尾巴还有些许提升,但我觉得就现在来说,用手机+小尾巴的组合已经足够应付绝大多数的场景了,而且能轻松愉快的就能享受那不是更好吗。


总结

就目前手上的9副黄鹂鸟塞来说,褐鹂的人声表现可以说已经仅次于朱鹂人声的表现力,而且相较于其他耳塞既要兼顾流行音乐同时又要估计古典音乐,与其中庸不如特立独行一些更好,这样虽然说适应面没有那么广,但有一技之长也是不错的选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