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vivo × FIRST青年电影展超短片单元 观览小记
用手机拍视频这件事情,现在已经变得完全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短视频平台上各色素人或是 红,充分传递自我表现欲的时间线天天在上演; 会新闻甚至是国际大事件的平民随手拍,随时在丰富互联 受众的资讯眼界;还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抛下了过去对于手机影像的偏见,大踏步的进入手机影片这个相较于传统影视工艺具有更多“未曾想象”的可能性的空间。手机这种小巧便携的形态曾是它改变人们记录生活的法宝,但也曾是它影响它更进一步从记录到创作的桎梏;但在技术的飞速进步之下,那些曾经被视为创作桎梏的元素在一点点的消融。手机影片,开始真正的由记录向创作延展,进化。
这样的趋势,不是最近一年才开始露出苗头。由手机拍摄的剧情短片在 交 络上已经司空见惯,而全程由手机拍摄的电影长片也已经在院线电影中出现。而今年算是我第二次前往的 FIRST 青年电影展,它的超短片单元已经做到了第三年。vivo × FIRST超短片单元的三年,其实也是手机短片呈现、理念甚至是产业发展进化的三年:在这三年里,关于手机短片的创作思路开始发生变化——从模仿长片试图表达完整的剧情,到开始探索手机便利性条件下可以呈现的更多可能;关于手机短片的技术认同开始发生变化——从一定要借助第三方配套摄影工具实现手机的摄制能力,到开始“单机作战”一部手机就完成导演意图;关于手机短片的 群认同也开始发生变化——从普遍意义上认为是“手机厂商的营销动作为先”,到从影视专业学生到专业的成熟影视行业从业者“常态化”进行手机短片的创作。技术的变革正在推动理念的更新,更推进手机影片创作的更加多元和包罗万象。
对很多没有观看过超短片作品的朋友们来说,今年的超短片作品集中的体现了什么叫“映射现实”和“包罗万象”——相较于传统院线电影在题材、故事情节或是模式上的相对规整统一,今年入围vivo × FIRST超短片单元的 21 部作品体现了真正的“海纳百川”的导演表达和视觉呈现。映照近两年疫情之下的 会变化和个人感知,今年的作品里出现了大量的和疫情有关的短片内容——但他们并非纪录片的记录,而是利用巧妙的旁白、画面、情景甚至是叙事结构,讲述了不同人在后疫情时代完全不同的心境。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部作品是导演张天宇创作的《行星B602》,它将疫情隔离时期的居家环境在影片中类比为一颗行星,利用巧妙的构图和画面视角呈现了一个看似幻想实则现实的心境。
毫无意外,这部作品拿下了年度超短片的殊荣。
还有一部和疫情相关的印象特别深刻的作品,来自于导演张小鲨的《游者多未惧》。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剧情短片,也并没有遵循传统长片所需要的一切要素。用一个连续场景下生活化的状态,以及没有受过专业表演训练的素人极为生活化的语气表达,就这么直接的表现了生活化的场景——直到你慢慢的意识到影片中所呈现的是武汉东湖旁游泳爱好者的日常,以及他们在影片里不经意的谈话中所表现的从 2020 年初的疫情后“回归”平常生活的“珍贵”,就会有一种源自真实、感同身受的感动涌上心头。这部短片在入围短片的展映中排在了最后一部,当它播放完毕的时候,现场的掌声久久不能散去。真切打动灵魂,真实感动观众。
这部短片拿下了“评审团特别提及”的荣誉,而它是由 vivo X80 Pro 拍摄的。
超短片评审团特别提及《游者多未惧》颁奖
另一部在展映中得到了放映过程中两次热烈掌声的影片也和疫情有关,来自于导演张中臣的《高速公路》。这位去年拿下了 FIRST 影展最佳剧情长片的短片在短短的五分钟内讲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原型来自于因疫情不能下高速公路的货车司机父亲和孩子打招呼的新闻内容。和《游者多未惧》这样的生活化记录的短片形式所不同的是,这部同样由 vivo X80 Pro 拍摄的短片已经展现出手机完成一部“故事完整、情节丰富、情绪生动”的剧情片所需要的技术要素,呈现了当下手机影片“完成度”的一种新可能性。
而同样是由 vivo X80 Pro 拍摄的短片,还有两部则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当下手机产品可以在技术上达成的“新高度”:一部是由演员周游出演、曾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导演那嘉佐执导的本届超短片大赛的开幕片《伶仃》。它利用电视作为真实世界和天堂世界交流的介质,展现了一次祖孙两辈关于亲情的对话,梦幻的情节,却又在最后触发真实的感动。整支短片的布景并不复杂,但在影院大屏幕上放映时却呈现出了不输院线电影的质感,它成功的向观众展现了如今的智能手机产品可以触及的画面品质的新水准。
超短片开幕片《伶仃》 主创那嘉佐(右)、周游(左)
而另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入围短片则是由导演伊克拉木指导的《吐车上二百》:这个可能在每个城市的深更半夜发生的 约车小故事,极大的挑战了手机的暗光和夜景成像能力。全片全部在没有额外灯光照射的夜间环境拍摄,其中还有很多“角度清奇”的构图角度设计。在之前,这样的拍摄条件对手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部同样由 vivo X80 Pro 拍摄的短片还是做到了“超出手机拍摄”预期的最终呈现效果。在晚上的首映盛典之前,我就有幸提前采访到了这部短片的导演伊克拉木,他在采访中提到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它利用 vivo X80 Pro 专业视频拍摄模式的 LOG 模式进行了拍摄,在更加专业化的视频摄制功能以及更强大的影像硬件能力的加持下,专业导演也可以利用手机来挑战以往被认为是手机拍摄“禁区”的场景。而伊克拉木也提到手机的体积小巧和超级便利性让很多之前传统摄像机所不能完成的镜头设计可以实现。例如最后的汽车漂移的画面,就是他们直接爬到了一辆汽车的顶部拍摄的,而不再需要摇臂这样的“大家伙”帮忙。
采访《吐车上二百》导演伊克拉木
伊克拉木的采访里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对画面质量还是有要求的导演,而现在的手机已经做到我认为的及格线的水准了。”——作为专业导演,他在采访中也表达了希望手机产品能在感光能力和画质表现上更进一步的愿望,但早已习惯于电影级设备的专业导演对 vivo X80 Pro 的拍摄能力给出这样的评价,已经是体型小巧的手机产品经历这些年影像硬件、算法、软件功能的快速进化后可以达成的影像新高度了。
而且我们知道,这还并不是终点。
2022 vivo × FIRST超短片主题论坛嘉宾 艺术家蒋斐然
2022 vivo × FIRST超短片主题论坛嘉宾 vivo高级影像效果产品经理刘尹威
刘尹威给出了正面的回应:“相信在未来产品里可以看到我们对三方的适配和兼容越来越好。”
我想,这个事情。不止我一个人期待。
第二年来到西宁参加vivo × FIRST超短片单元,我已经从一个走马观花、打开了通往新世界大门的好奇者,变成了更加主动观察影像思维变化、呈现风格变迁的观察者。技术进化、 会思潮、世界局面,正在交融混合的改变当下传递信息量最主要的一种形式视频的外相和内在。而改变的主元素之一,是已成为人类生活必需品、也正在快速成为灵感创作工具的手机。以前我们说手机已经可以记录生活的万千种样貌:它是记录者,随时随地的记录人生百态 会万象。
而现在,它还可以是造梦者。把每个人千奇百怪的想法,用影像的手段创作,呈现,真正的创作生活的万千种可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