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像我一样在 上冲浪的小伙伴,估计对「大数据杀熟」、「流量造假」、「未成年人沉迷 络」等事件再熟悉不过了。
某些平台通过抓取用户平时的剪切板或浏览习惯,再用算法进行分析,企图把手「伸进」用户的钱袋子里。
所幸的是,摆脱算法「算计」的日子就要来啦。
今天(3 月 1 日)开始,《互联 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
这次新规对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进行了细致的约束,比较重要的有 3 点。
· 不得利用算法控制各类账 进行虚假转评赞,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操纵榜单。
· 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 络,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算法推荐服务。
· 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咱们细品。
向虚假舆论说“不”
新规针对 络水军、虚假数据进一步管控。
以往 交平台的热搜榜会根据词条的热度进行排名。
部分人为了把某个明星或某件事推上热搜,就会通过注册虚假账 ,或购买别人的账 刷评论、转发、点赞。
造成「大伙都在讨论」的虚假 络氛围。
但咱们明眼人都知道,部分所谓的「热搜」只不过是小撮人的狂欢罢了。
新规施行后,平台有责任对这类利用算法控制热搜舆论的行为进行约束,打造更透明良好的 络环境。
via:央视新闻
以后「百万阴兵」团建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少啦。
保护特定人群
过年期间我发现吼,虽然现在的小孩玩游戏的时间毕竟被大大缩减,但沉迷短视频的情况似乎没怎么改善。
不少孩子都喜欢抱着手机,刷着某音某手,再加上 MAX 外放音量,家长劝都劝不住。
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当然是让未成年人「上瘾」的算法。
在新规下,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需要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via:央视新闻
算法不能给孩子推送各类不良信息,也不能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 络。
等孩子觉得刷短视频没意思了,自然就乖乖放下手机了。
Emmm……想法挺美好,但家长管控才是第一要义。
除了未成年人,新规下算法也要按照相关规定提供智能适老服务,避免老年人受电信诈骗等影响。
via:央视新闻
我 jio 得吼,最重要是给老人家少推送一些伪科学或假消息。
这类不良内容在老年人群体中,最容易扩散。
再次剑指「大数据杀熟」
早在去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上,国家就已经对「大数据杀熟」的行为禁过一遍。
这次的新规,再次点名「大数据杀熟」行为。
估计大伙对这玩意都不会陌生了。
在「杀熟」乱象还比较严重时,如果你把两个人的手机放在一起,打开各种订机票、打车、订外卖等 APP 搜索同个关键词,出现的价格很有可能是不同的。
像你在安卓上打车可能只要 21.3 块,在 iPhone 上可能就得花上 28.9 元。
当然在相关法律的限制下,如今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
相信在新规施行后,「大数据杀熟」现象会被整改得更彻底。
新规其他细节
《互联 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当中,还有其他值得注意的事项。
像要求平台完善调度服务,外卖员送餐的订单分配、 酬构成、工作时间、奖惩机制等被要求进一步优化。
外卖小哥不用再担心被平台算法施加压力了。
此外,咱们普通用户也可以更方便地关闭算法推荐服务。
微信早就可以通过设置关闭 6 个月的个性化定制广告,但众所周知,入口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深……
在新规下,平台被要求把这类入口放在更容易被找到的地方,让用户切实的选择权。
所以在近期的新版微信里,我们可以发现关闭「个性化广告」的开关更容易找了。
在「设置」-「个人信息与权限」-「个性化广告管理」页面里就能关闭。
当然,咱们都知道关了这个也没啥用,微信依然会给你投放广告。
对于用户来说,咱们并不是不能接受广告,只不过无孔不入的广告密度实在有点高。
有关部门什么时候也对广告投放的频率管控一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