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出新局主办“碳管理的智慧化发展与创新实践”,邀请到江苏擎天工业互联 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炎,卡奥斯智慧能源专家董晨,妙盈科技生态合作负责人袁冬馨,探链业务负责人田新立进行了独立演讲。
整理:唐诗 |
我们正在进入新经济世界。新经济降临的一大表现,是引发整个人类 会结构的剧变,这比以往数字硬件的革命还要猛烈,在此时代背景下,出新研究推出“出新局”,我们邀请新兴硬核的数字经济企业一起来分享、探讨智能化时代的实践创新与探索,也希望这些伟大的实践可以像灯塔一样为更多探索者指明方向。
11月19日,出新局主办“碳管理的智慧化发展与创新实践”,邀请到江苏擎天工业互联 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炎,卡奥斯智慧能源专家董晨,妙盈科技生态合作负责人袁冬馨,探链业务负责人田新立进行了独立演讲。
活动由亿欧元宇宙与碳中和研究院秘书长黄传星主持。
以下是会议实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主持人简介
黄传星,亿欧元宇宙与碳中和研究院秘书长。178Dao Builder,上海财经大学MBA,中级经济师,国际产品经理、碳管理师,服务行业包括科技金融、房地产、汽车、工业、零售等,具有十年的产业经验。
01
企业数字化碳管理实践
嘉宾简介
吴炎,江苏擎天工业互联 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内低碳信息化领域先导者。拥有13年数字化碳管理从业经验,先后主持并参与了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全国重点企业碳排放数据直 系统、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系统等多项国家重点专项,深度参与了国家碳排放相关标准、指南的研究制订,主导建设了擎天绿色低碳工业互联 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江苏、福建、内蒙古、吉林、重庆等数十省市政府及数千家工业企业。
特别荣幸,今天能有这个机会跟碳圈的小伙伴们探讨交流,如何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的能力去助企纾困。当下,其实有不少企业在绿色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已或多或少碰到了一些问题。
最近,有很多朋友、投资人等问——擎工互联到底是做什么的?我是从2009年开始,就一直在绿色低碳的赛道里面,如今也算是一名碳圈老兵。借此机会,我做个自我介绍,擎工互联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帮企业算好每一吨碳排放,帮企业管好每一吨碳资产。展开来说的话,擎工互联始终围绕“双碳”数字化服务领域,为实体经济提供碳排放数据的MRV和O的数字化赋能服务。关于MRV,低碳行业从业者可能耳熟能详,就是碳排放数据能力的底座部分,要采数据、要算、要出具 告、要经过第三方的核查认证。那在MRV的顶层之上,才是碳资产相关的运营管理服务。
我们的定位很清晰,也很明确坚定,那就是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凭借我们擅长的软件研发和碳排放业务的理解,始终是围绕着碳排放数据这个要素去开展数字化服务工作,踏踏实实做好这一件事情。
擎工互联的核心团队从2009年开始涉足这一领域,迄今已有13年的碳排放业务知识积累和信息化能力实践,我们是国内第一批从事低碳信息化的软件企业。截止目前,我们服务了国家主管部门、数十个地方政府,以及国央企、外企、民企等实体经济。具体能力和优势,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参与了国家碳排放相关行业标准、指南的制定,包括在2015年左右,参与了国家24个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与 告指南、生态环境大数据(碳排放)标准、国家级碳达峰碳中和管理与服务平台的技术规范等。这里面的不少专章,擎工互联都是作为小组组长身份来参与推进的。
第二,擎工互联拥有全国最全、应用最广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库,这个是擎工互联相较于别人而独有的优势。大家都知道,现在国际国内主流的碳排放计算方式是以核算法为主,辅以试点推进的cems直接监测、碳卫星遥感等手段。无论是区域、领域、行业、企业、项目、供应链、产品还是个人,都会涉及大量的核算方法学以及排放因子,为此我们沉淀积累了13年。时至今日,还在不断的丰富完善,更新这张能力“底座”。
这个底座就是擎工互联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库,它作为一个计算引擎,是需要不断更新的,也是我们的一个非卖品。因为,我们需要为各行各业提供经得起专业认可、权威认证的能力、数据和 告。
第三方面,过去起步的那些年我们围绕全国低碳试点,以做 ToG 为主,因为2009年左右,很多企业对碳排放的认知不高,以政府引导为主。其中,就包括了国家碳排放清单数据库,全国24个行业的重点企业碳排放数据直 系统,省级碳排放考核系统等重点项目或工程。
第四方面,也正是因为我们在服务政府的过程中,特别是重点企业的直 ,涵盖了年能耗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15,000家企业。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就慢慢的接触了企业的一些诉求。从那个时候就一直在思考: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能帮企业解决什么问题?
今天,我们对企业的诉求有了更深的理解。擎工互联的产品模式比较简洁明了,那就是我们始终围绕MRV和O这四个字母去做数字化方面的事情。
刚才提到的擎工互联碳排放核算标准库这个引擎,基于它去往上生长。
今年的3月31 ,我们推出了全球首款的碳计量边缘一体机,这是一个软硬件集成的设备,我们已经把各行各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工艺流程、参数因子等,下发灌入到这个一体机里面去了。
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我们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企业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诉求—数据不想上 ,不想出墙上云。我们就想办法把能力下发下去,让一体机进入到企业的工况层、局域 里面去。
再往上是关于核算 告,核查认证的SaaS服务能力。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跟区块链、第三方认证机构深入探讨过合作,通过能力的集成,一起来推进数字化认证的模式。
截至目前,我们除了国家主管部门外,还服务了数十个省份以及89个城市。这是我们13年来打下来的地基。 另外,在数字经济和双碳目标战略双重机遇叠加之下,我们始终围绕工业企业的转型压力去提供服务。
接下来我把自己对于企业侧双碳数字化的一些经验探索做一下梳理,给大家做个汇 。
很多朋友会问:企业真的愿意为“双碳”买单吗?他们真的有这样的诉求吗?总的来说,目前比较突出的痛点有这么几个:
第一个,是碳关税相关的国际贸易壁垒,以及相应的绿色新政体系诞生出来的碳约束性政策。像推进节奏最快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在今年年底,最迟会在明年年初会明确进一步的细则。按照最新的进程,从明年第一季度开始,出口企业就要开始 送碳排放相关数据了。这对于很多外向型的、生产型外贸企业是有很大压力的。
我们在调研走访长三角的很多出口企业发现,不少企业连碳关税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也在积极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重视、关注这件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外要求我们做,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得先把企业碳排放家底盘清楚,知道自己的排放量是多少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减碳,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紧随其后的,像英国、美国、加拿大也纷纷在效仿,像美国在推CCA的法案,如出一辙地在进行碳约束。除此之外,像光伏、动力电池,还有一些消费品等,国外也在构思推出碳足迹相关的法案或制度。
我的理解,传统的国际贸易壁垒已经逐渐失效,后疫情时代,特别是绿色新政推出的新时代,发达经济体在想办法构建一套新的制度规则。
刚才提到的CBAM其实涵盖了七个行业,也提到它先是有一个过渡期,然后是征税期,虽然说过渡期不会实际征税,但是是要求按季度 送数据的。相关的“游戏”规则于我们而言其实是不太友好的。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和碳资产管理体系,是普遍缺失的,甚至是严重缺失的。因为拿不出数据来,历史的碳排放和现如今的碳排放到底排了多少,这些都搞不清楚,这是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
第二个痛点,是在国际供应链龙头传导之下的减碳压力。今年上半年,我们做的几个案例,已经折射出一些问题。长三角很多企业都是出于国际供应链上的配套企业,做电子产品、汽车轴承、铝制品等等,这些企业都已经感受到了特斯拉、苹果、GE、ABB等龙头对供应链减碳的压力。
以苹果为例,它宣布苹果将在2030年,实现所有产品的碳中和。那势必会把这方面的压力层层传导给供货商,要求上游的供货商进行减碳。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压力,是来自于市场的压力。
第三个痛点,就是企业自身的转型压力。大家都知道,全国碳市场已经启动,未来七大行业也会逐步地纳入到全国碳交易市场里面来。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如何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也是需要去解决的重要问题。毕竟年能耗在1万多标准煤以上的话,对应的碳排放量也是巨大的,转型压力更大。
在这个背景下,我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谁能够把这张牌提前打好,谁就能在这个行业里面或者说供应链里面占住先机。
具体来看,第一点就是包括国家相关政策的一些扶持、配套、补贴等政策方面的享受。
第二是会受到资本的青睐。绿色、低碳越来越受资本的青睐,很多资本已经深度关注到“双碳”这个赛道,他们是风向标、晴雨表。
第三个是打开国际市场,这已经是一张名牌了,无论是供应链还是欧盟碳关税。生产型外贸企业按照新的规则去快速响应,抓住先机,才能更有话语权、更有市场竞争力。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为极大的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
擎工互联的客户群体就是实体经济,实打实地去为电力、造纸、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纺织这些实体经济服务。难,但正确。擎工互联的核心产品是碳擎。由于时间关键,今天我只分享其中的企业数字化碳管理系统产品,它是集成了碳计量边缘一体机,然后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生成相对应的碳 告,帮助企业构建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数据覆盖从原料、到生产,再到市场销售整个链条的打通。接下来我分享几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红豆。这个案例获得了官方媒体的多次 道。我们给他做了1万条沙滩裤的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从摇篮到国门,包括原、辅料生产—物料运输—产品生产—产品包装—产品运输到海关截止。这1万条沙滩裤用了我们MRV的服务,算出来的碳排放量是30.618吨。
另外,红豆股份在无锡有一片自有的红豆杉林。我们从中圈定了18亩的红豆杉林,通过 MRV 服务帮助核算认证出碳汇量是30.64吨。这样的话,正负抵消,这1万条沙滩裤就是碳中和产品。
除此之外,我们为每一条裤子会赋一个二维码,这个是碳中和产品的统一标识。
整个过程,我们通过区块链锁定下来,让各方以及消费者都能看得到。这个有二维码的碳中和统一标识,做成一个纸质的吊牌挂到衣服上面,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在拿到这件衣服时,可以扫码看到这些数据。
这件事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还是蛮复杂的一件事情。因为,不同颜色的排放量是不一样的,不同尺码的排放量也是不一样的。最后,这1万条沙滩裤上架到美国亚马逊电商平台。美国亚马逊电商平台对于绿色低碳产品是有流量扶持的,国外消费者是愿意为绿色溢价买单的。这样对于红豆而言,是一个打开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新方式。
第二个例子是施耐德,这个是我们今年上半年做的,施耐德在全球有两个标杆工厂,一个在法国,一个在武汉。我们给武汉工厂做了三个产品的碳足迹。当我们做完之后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这三个产品碳排放量大部分是由上游供应商带来的。针对于施耐德,它做这件事情首先是把自己产品的碳排放基准线梳理出来,并以此来制定排放标准,后续开展供应链的协同减碳。
虽然说我们在互联 上感受不到企业生存压力,但是深入到一线之后,我们会发现,企业生存压力是步步紧逼的,企业自身降本增效的需求动力愈发明显了。
最后,分享一个高排放企业的案例,它是山西的一家煤炭集团,涉及煤炭生产及加工,旗下有多座电厂。主要讲两点:
第一点是集团旗下的燃煤电厂被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客户方提出两个诉求:一是这些燃煤电厂的碳排放数据要实现集团的统一采集、核算和 告;二是希望这些燃煤电厂的碳排放配额要实现统一管理,包括碳配额在集团内部可以交易置换。比如说 A 厂用多了, B 厂用少了,集团内部A、B厂之间进行协议转让。
第二点,该集团有几十座瓦斯余热电厂,其中有一部分是符合中国 CCER 核证减排量备案要求的。我们通过MRV的能力,把减碳量开发并量化出来,每年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二氧化碳当量的减碳量。从而实现资产增值。
02
工业互联 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嘉宾简介
董晨,卡奥斯智慧能源专家。工业互联 中级工程师,拥有10年新能源行业经验,在能源数字化方面拥有4年多项目管理经验。
卡奥斯在工业互联 起步得比较早,一直做工业互联 相关项目。在19年也开始探索零碳领域以及碳资产管理领域,并做了一些相关研究。目前也打造了能碳数字化系统,在内部进行了相关的样板落地,也对外进行了模式复制。我们基于能源环保管理以及碳资产管理一步步走来,形成了相关的能碳数字化管理方法论和技术沉淀。
卡奥斯智慧能源实际是从工业互联 角度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我们搭建的是整个生态一体化的平台,是以平台方式助力园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我们业务的范围是助力园区和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在山东,我们结合山东省发布的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我们对园区以及企业低碳绿色转型,以及能源数字化和碳资产管理数字化平台做了相关的一系列解决方案。
基于政策指引,我们定位是做园区和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这里包含了数字化平台的搭建,与线下场景项目实施。在整个生态平台的标准体系下,给园区企业进行赋能。生态平台实际也是聚焦于园区能碳管理,做整个园区的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最佳实践方法论。
卡奥斯名字的由来是希腊神话混沌之神的名字,象征着企业未来发展在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之下,从工业结合互联 角度来开创出一条数字化转型道路。卡奥斯已发展成为一家工业互联 独角兽公司,做工业互联 是比较早的,在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包括双循环新基建,人工智能等战略指引下做了很多工作。
卡奥斯是首批国家级的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连续四年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也荣获过中国工业大奖。
卡奥斯在国际上也有一些发声,包括主导制定了四大国际标准。在中国本土有四座灯塔工厂,也是唯一受邀共建德国联邦云的中国企业。
我们聚焦于生态平台的打造和共建,出发点和切入点就是 BaaS 引领。首先是以自有能力做强应用,包括 SaaS 层的应用和场景拓展;其次是做厚中台,给很多的细分领域提供一些相关的工业互联 基础功能,在生态平台上进行共享和共建;还有做实基础,包含了硬件层面。价值闭环就是整体的平台价值分享和价值创造,以及价值传递。
我们做能源管理比较早,从数字化转型开始,能源管理就是一个重点的数字化转型方向。我们已经打造了IEMS 能源管理平台,以及碳资产管理平台。
基于最后一公里的需求侧出发,打造定制化的绿色低碳服务平台。通过个性化定制—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和 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最后再到数字化管理,形成一整套的服务的模式。整个业务覆盖到全国的15个省市,接入了300多个线体,外部服务企业500多家。因为我们的主模块12个,子模块61个,应用场景也涵盖了500多个。
整体的平台建设的目标实际上就是三步走的战略,也是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第一步是能源计量与管控,因为能源管理做得比较早,能源数据通过算法模型可以转化成碳的相关数据。
第二步就是能碳精细化管理,结合能源流,再加上碳资产流,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相关的方法论,也结合一些碳认证、碳核查、第三方机构进行合作,来做整体的能碳线上精细化管理。
第三步再到能碳工业互联 综合场景,这里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其中就融合了像智能微 、虚拟电厂、光储直柔、共享储能等多种技术场景融合应用。
在给客户服务的时候,节能减排的效果是否能实现预期,是否能够闭环,包括结合一些新能源项目,怎样的方法模型能形成整体的综合效率最大化?我们也逐步形成自己的平台方法与模型,再结合智能综合调度。最终是实现以智慧零碳园区为目标,搭建一整套的智能体系,推动整体园区企业迈向智能化、信息化、低能耗、低排放的方向发展。
绿色低碳服务平台建设意义也是分为三步。第一步就是建设一个平台,未来要打造低碳绿色服务的生态平台。然后第二步是两个安全。保证能源安全和环保安全,这是两个基础。在所有的数字化前提下,围绕这两个基础这个安全来做的相关数字化改造和升级。第三步是三个提升。实际上就是从效益方面来讲,首先是提升能碳数字化管理水平,再到提升新能源占比,再到提升整体的能源使用效率。最终形成一个三步走,实现多方互赢的生态。
整个绿色低碳服务生态体系的目标,事实上也是结合三步走以及三大战略形成的三个目标,一个是高效节能。所有的数字化管理,实际上从管理上来讲也是一种管理方法,不管是碳管理还是能源管理,都是围绕企业的基本管理来做的。那服务于企业的管理,从精细化到数字化到智能化,提供高效节能,最终也要实现经济效益。
第二个就是减排低碳。节能减排,再结合碳交易,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和行业未来对绿色供应链的一些要求,为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赋能。
再一个就是安全保障。不管是企业的能量安全、环保安全、数据安全,都会基于工业互联 全流程的数字化生态服务来保障企业的安全。不只是物理安全,也包括数字安全,来整体提升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力。
简单展示一下平台的功能。首先是能源管理作为基础,再结合碳资产管理,打通能源流碳数据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数据的资产化,提升平台的变现能力,再到节能减排诊断,最后形成一个闭环,针对企业做的相关节能升级改造,它到底是有多少提升?要给到企业的这么一个可评估可量化的标准。
首先介绍一下能管平台,从十三五期间,我们打造的能管平台。从能管平台来讲,可以避免很多的跑冒滴漏问题,进而实现能源管理效率提升。
在能源管理上还有一些相关的综合看板,多屏联动,包括手机端的预警预测。
能源管理我们是分为四大板块,计量、分析、管控和监视这四个功能,包括一些大数据分析以及后台的模型,都是在后台功能上进行集成。
前端展示界面实现了能源监测,包括计量、包括数据分析、包括支持导出和导入。还包括了一些 损分析,评估分析、成本分析、能源 表等,基于能源数字化角度提升整体的能源管理效率。
第二个要介绍的就是环保双碳综合管理平台,环保平台现在结合碳质量管理,基于环保监测,形成双碳管理模块,打造统一的环保双碳管理服务平台。整体的架构是有统一的碳资产底座,也会应用到区块链的一些技术。再到碳应用服务层,也有相关的一些SaaS化的系统进行服务。
可信碳资产底座也是通过物联 区块链的技术形成可信采集,再到可信碳计量,包括智能合约,可信碳资产存证。
碳管平台实际上有一些主要的功能,包括监测、碳排量计算、碳盘查、碳中和率、碳排放趋势分析。核查主要是有一些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跟我们合作,形成数字化核查手段。
碳配额管理,通过分配方法—调整系数—配额计算—分配结果—配额下发—配额清缴的流程,再到自愿减排和碳普惠,以及 CCER 的申 。我们这一块提前布局了相关的 CCER 自愿减排的一些项目,怎么去申 、去认证,通过数字化来实现相关的服务,链接到我们未来的碳资产交易。
碳普惠是个人未来的低碳行为如何参与到碳交易,通过类似积分转化,到碳普惠管理中心实现整个碳积分库和排量库,让个人也参与到碳交易当中来。目前在青岛有一个小的试点,结合数字人民币也做了一个碳普惠,包括链接 上平台形成碳积分,能兑换一些奖品。
碳资产集市,实际上是通过平台数字化的方式来指导交易。拥有碳资产方和碳抵消方怎么优化匹配买到最低的碳价,能创造最大化的收益,与之相应的一些数字化服务。
最后是针对园区和企业打造的路径,也不算是方法论。我们叫望闻问切,就是借鉴了中医治本的方式。
第一步望:识现状,前期要进行勘察以及走访,调取一些相关数据,碳排放以及重点能耗是什么样的?摸清家底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闻:探方向。要达到零碳园区或者达到碳中和的路径,是通过低碳绿色平台+能源场景项目。做数字化平台还有一部分大的板块就是能源托管业务,其中包含了新能源项目以及减排类投资,包括一些托管的服务。我们打造的是生态一体化全流程的服务方案。
在平台打造方面,依托卡奥斯工业互联 平台打造定制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再到综合能源项目的搭建,再到节能减排的项目落地,以及托管专业化的提升。
我们遵循 PDCA 可闭环的能碳管理,通过能耗数据采集—节能诊断—节能举措—成果追踪,实现 PDCA 的循环。通过绿色低碳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企业用能进行精细化分析和追踪,满足碳强度与碳总量的相关标准要求,切实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第三步问:知路径。以“统筹共享、绿色智慧、高效节能、经济可靠”为原则,对园区能碳管理进行规划。以能源安全、环保安全、经济可靠为原则打造整体的能碳管理。
最后一步切:定计划。实际上目前大多数的园区是处在低碳阶段,相信有很多园区或者企业已经做到了,大多数也能做到低碳的理念。
在近零碳的阶段,是目前发力的阶段。通过绿电交易碳交易,加上碳资产数字化转型升级,结合新能源技术方向和碳达峰之后的快速减碳,这个阶段任务更多更大,市场空间也更大。
到净零碳和负碳阶段,是比较长远的。我们说2060年达成碳中和,未来还将涌现一系列技术革新,从现在还看不到太全面。但未来的路径是往净零碳和负碳的阶段去转变的。
最后给大家展示一下案例,在天津八里台镇打造5G+智慧安全双碳园区。园区已经有300多家企业,第一期工程已经把平台打造起来了,目前是正在做新能源项目以及经营减排项目。包括应用界面还在升级迭代,一些专业的板块还在优化。
双碳管理不是说搭建平台就可以达到最终结果,而是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整个路径的过程中,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再结合相关标准,不断去往这个方向迭代优化。相信工业互联 在双碳领域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03
ESG与碳的数字化平台一览与生态合作实践
嘉宾简介
袁冬馨,妙盈科技生态合作负责人。曾主导ESG与低碳领域多项生态合作项目,如建材行业ESG披露与评价标准项目、中国气候指数相关教学课题项目、楼宇低碳区域试点项目、行业内ESG奖项评选项目、行业协会与商业伙伴可持续投资主题白皮书等项目。
妙盈科技成立于2016年,主要是做 ESG 和碳中和的解决方案。妙盈科技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把科技投入看得很重。所以无论是 ESG 的数字化产品,还是数据库平台,都是有很大的科技投入,包括研发投入。在这一块是跟碳平台有着联动。
妙盈科技在碳这块也有很多的业务和部署,但我们不光有碳也有ESG。所以今天会给大家分享ESG和碳结合的领域。
为什么也要介绍一下 ESG 呢?因为ESG跟碳中和是相辅相成的。ESG的全称是环境、 会和公司管治,其中的“环境”这一点和双碳领域很多数据,包括企业建设等是极具关联性的。所以妙盈科技在早期成立以来,就关注到无论是国外的资本方,还是国内的金融机构,其实都很看重企业在可持续方面的表现。
可持续的范畴很广,不光有双碳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包括对废弃物、污染物的处理,以及企业环保的管理政策;还包括像 会责任方面,对于劳工的管理、对于 会公益的支出、 区的投入;以及公司内部从组织层面、董事会层面很多综合范围的考量。
碳中和作为很重要的一环,由于国内双碳政策监管的带动性,其实中国会有中国特色的 ESG 表现。让海外的资本方或是国内的资本方能够真实客观地看到中国企业的ESG的真实数据,这就是妙盈科技为什么从立足于 ESG 资本市场方向去带动企业端、去带动整个行业层面。
另一方面,在碳领域也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背景,去推动园区企业、政府端的客户,把碳这块从细微的地方做好。这是妙盈科技立足于我国实情的联动。
ESG的指标范围点非常全,非常广。不光是公益和 会责任,以前企业可能看重的是 CSR 会责任管理这一块,但现在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它的衡量维度要从更广的范围内去做。
可以看到环境下面的指标,比方说温室气体排放,涉及碳的数据计算,包括像 MRV系统的建设,从数字化的角度监测工业气体能耗,从能源数据的转换、从实时采集、到硬件人工填 的方式,其实都是跟环境向下的数据相关联。
从环境的角度,包括可持续发展层面。我国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各相关部委出台了很多的文件法规,就是鼓励大家增强对于环境以及ESG方面的意识。像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以及生态环境部等,都是从整体的政策层面建设 ESG 维度的倡导。这是政策的风口,其实ESG已经成为一个综合衡量的抓手。它把碳数据,包括整个环境、 会、公司治理的数据综合起来,呈现整体的打分。
国际层面早就对 ESG 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了,比如欧盟和美国等。从监管角度以及从投资人角度都有很多的进展。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有双碳政策背景,今年的风头一样很强劲。
国内近期的最新的政策,从上市公司证监会的指引来看,ESG信息已经放在工作指引的明文里了。还有国资委对央企上市公司ESG建设及就ESG 告披露年限进行了明确要求,以及银保监会对于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有了明确规定及要求,也需要注重环境、 会和公司治理的风险。能够看到ESG和碳中和不断地联动,相辅相成地推动着整个可持续发展领域投资端、企业端的建设和发展。
现在的ESG投资生态圈主要由五种角色构成:国际组织、评级机构、企业、政府、资管机构。这些角色分别承担着实践、评判、监管、倡议等作用,互相制衡,在盈利、环境、 会之中找到平衡。
无论是给科技公司提供数据,还是帮助咨询公司给企业做调研,比方说可持续发展相关的 ESG 尽调或者生态类的温室气体披露的尽调,从细节的指标点到整体的数据维度,都呈现在一份 告上来看企业的表现。国际和国内的评级机构都会直接把企业的表现打一个分给到投资人去看。像妙盈科技,既有数据库,也有ESG的咨询,还有独立评级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