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开四
成都有两个宽窄巷,一个在青羊区,一个在媒体。媒体云何?《华西都市 》是也。四川日 业集团旗下的《华西都市 》是中国都市 系的开山鼻祖。二十多年来,该 一直秉承改革开放的精神,桴鼓大潮,锐意创新,引领风流。其品牌副刊《宽窄巷》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大凡 纸都有副刊。一般而言,副刊只是“配菜”而已,并非主角,而副刊不副,直做到满汉全席的饕餮大宴,与新闻平分秋色而入云端,则是《华西都市 》的发明。
当然,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华西都市 》创刊时,就辟有以“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为主旨的《老街坊》的副刊,它虽然延续和拓展了传统副刊的内涵,但依然未脱出传统的窠臼。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它的式微不可避免,到2000年后,都市 基本上取消了副刊而衍化为专刊。华西都市 的专刊在最鼎盛时期,一天曾出版过150多个版面。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的急遽变化令人目眩。新世纪以来,互联 的横空问世,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时尚和不可阻挡的潮流,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获取信息的手段由传统的历时性而为现代的即时性,跋胡疐尾,纸媒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信息 会,信息爆炸,信息过载,而新闻的滞后和同质化,已经成为传统 纸的致命伤。如何化危为机,突出重围?这时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副刊在纸媒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在这一点上,华西都市 高瞻周览,可谓得风气之先。2014年初,华西都市 开始深化“大众化高级 纸”办 理念,编委会审时度势重新重磅打造副刊,定位为“办一份有文化品位的副刊”,并取名为《宽窄巷》。2017年新年伊始,华西都市 再次改版。本轮改版最为抢眼的是,在 纸版面大幅减少不可逆的背景下,《宽窄巷》逆势大幅扩版,从周末两天的8个版,扩为每天4个整版。对此,华西都市 负责人认为:“ 纸,尤其是区域 纸,是记录区域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媒体的文化价值和都市话语体系表达,使其能面向基层群众,不管是对历史的记载还是对当下的反映,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一定要做文化副刊,记录城市的文化,这也是文化副刊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在移动互联碎片化阅读时代,追求人文价值弥足珍贵。华西都市 提出做 纸要有做艺术品的追求,就是要用工匠精神打造精品 纸,因为人工智能时代,思想和情感不可替代。”这两段话讲得十分精辟,有战略预判的眼光,特别是所强调的在高科技勃兴的时候“思想和情感不可替代”更是发聋振聩。
反者,道之动。这是事物运行的规律。反是相反,是否定;反也是返,是回归。中国文字的这种歧出分训而又同时合训生动地诠释了辩证法的正反合。华西都市 的副刊创新之路,由《老街坊》到《周末专刊》再到《宽窄巷》,从纸端到云端再到智媒体的融合正是这一规律的生动体现。于是,我们在纸端和云端的《宽窄巷》上看到了一出前所未有五彩缤纷的大戏!“名人堂”、“四川发现”、“城市笔记”、“口述历史”、“身边档案”、“当代书评”、“蜀境”、“华西坝”、“语闻成都”、“百家姓”、“图博志”、“浣花溪”、“阅微堂”、“大历史”、“看新知”等等名牌栏目和版面第次上演,打通中西,勾连古今。它们独具风姿,化堆垛为烟云,化腐朽为神奇,以有思想有情感有温度的文化品位吸引了广大读者。尤其是蜀地文化的爬罗剔抉、取精用宏,更是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这是是四川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巡礼,也是四川历史文化的大普及。它使昔日的高头讲章、象牙塔中的幽深玄奥不再小众而平易近人,让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蜀地文心——四川文艺大家口述历史》
这是一本饶有文化底蕴的书,称之为“蜀地文心”,看得出它的分量。它囊括了蜀地文学、川剧、曲艺、名导、音乐界的众多代表人物,称得上是当代四川的艺文志、当代四川文艺大家的人物画廊。综赅名实,有两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它采用了口述历史的方式,使人物的景深大大扩展。现代口述史中有一句名言;“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这里的历史,在我看来是文含两义,它既是个体的私人历史,讲的是自己的故事桑,也蕴含了 会历史的内容。书中四川文艺大家们丰富的人生履历无不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而折射出的则是四川本土的人文精神内核和风云色变的 会变迁。如《马识途:我的生命当中,没有投降二字》一文,就回肠荡气,感人至深。马老是革命家,也是文学家。他的经历富于传奇的色彩,一生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不牵连着风云色变的时代。共和国的百年巨变,历历如新就在眼前。读之令人神旺,消去鄙吝的心。
其次,正因为它采用了口述历史的叙事方式,以非虚构类 道为历史留档,彰显了文本的艺术特色。既然是口述历史,就蕴含了对话的主客体,在这种叙事语境中,虽然内容是前尘往事,但却有现场感。历史的过去时和口述的现在进行时,交替融合产生了奇妙的效果,这是单纯的历史教科书所不能比拟的。读《王火:名字是火,气质如水》,你就有温馨之感。老作家蔼然仁者的音容笑貌,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君子之风,跃然纸上,极具画面感,令人感佩不已。其他如《白航:诗意洒人生,青春爱情诗歌引导着我》、《阿来:从乡村之子到攀登者》、《张新泉:从铁匠到鲁奖诗人》等,也都是优美的篇什,值得反复玩味。
以上我仅仅选择的是文学大家的个案,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其他艺术门类的人物也同样精彩,魏明伦、许倩云、沈伐、李伯清、金乃凡、黄虎威等等,群星荟萃,都是看点。
《你不知道的成都——一个城市的风物志》
这是一本当代的成都风物志。成都的风流倜傥,成都的风花雪月,成都的温柔富贵,早已享誉海内外。张艺谋的成都宣传片中“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时下传唱的赵雷的《成都》,都是这个城市的真实写照。本书文章选自《宽窄巷》副刊“语闻成都”、“城市笔记”等品牌栏目,浓墨重彩讲述了成都新兴的人文生活方式,聚焦于本土特色人物和有个性、有品质的成都式人文生活样本,生动地反映了当下多元化 会所带来的不同生活类型、别样生活态度、趣味生活圈子等。活脱脱地通过城市与人的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示出城市文化生活、普通市民生活图景和新旧地域文化,真实细致而又活色生香地描摹出成都这座新一线 红城市的迷人魅力和城市文化的立体形象。对于这本书我不想作具体的评述,而是提供一种比较阅读方式。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从古代的成都看今日的成都。
古代典籍中描绘成都市井风流和成都物候的著作当推元费著写的《岁华纪丽谱》。费著是成都人,虽是回述之作,还是可称为成都人写成都。姑引其开篇,以概其胜:
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凡太守岁时宴集,骑从杂沓,车服鲜华,倡优鼓吹,出入拥导,四方奇技,幻怪百变,序进于前,以从民乐。岁率有期,谓之故事。及期,则士女栉比,轻裘ㄚ服,扶老携幼,阗道嬉游。
这种繁庶燕乐之境,在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不惟如此,《岁华纪丽谱》还把成都的游赏之盛和成都的物候季节相融,以元日为始次第其事,而终于冬至。一年四季,春花秋月,无不扫而包之。凡事都有其源,万物都有其根。探源溯流,对认识今日成都大有裨益。有趣的是,《你不知道的成都》的主要内容“成都人的风花雪月”及“成都物候记”,和《岁华纪丽谱》并无二致,风流繁华,古今一揆。然“吾犹昔,非昔人也”。今日成都的风花雪月是现代都市的风采,已为古人所不及;何况本书还有《岁华纪丽谱》不可能有的内容,如“老外蓉漂系列”等。但总的来说,把《你不知道的成都》和《岁华纪丽谱》参照阅读,你一定兴味多多,别有一番风趣。《岁华纪丽谱》寻找不难,亲炙度娘,一篇跳出,你就可以免费阅读了。
《历史的注脚——档案里的四川秘史》
这是一本丰富多彩,兴味无穷的奇书。四川从来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复杂的地形地貌、瑰丽的民族文化、古蜀的扑朔迷离、仙道文化的虚无缥缈、历史的沧桑巨变,说不完,道不尽。其中蕴含了众多的不解之谜。行走天下,破解未知,是人类的天性,也是认知重要的内驱力。所以密中有奇,奇中有智,于人大有补益。
类似的文章,还很多,也同样令人兴味盎然。如《古蜀大地文明密码·三星堆·金沙遗址·巴蜀图语·船棺》《大熊猫科学纪念150周年》《僰人悬棺之谜》《永陵二十四伎乐雕像中的亡国之音》《老官山汉墓医简 失传的扁鹊绝学?》《骆秉章与石达开的生死赌局》《朱自清在成都的日子》,这些文章值得向读者推荐。其所述及的神秘性和解读的科学性,既有妙笔生花的文学斑斓,也有逻辑缜密的条分缕析,皆有可观者。
另一方面,《人文蜀地》又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如果是一本正儿八经的历史人文地理学专著,它固然也有相应的读者,但圈子很小,不可能走进千家万户。而本书则以游记出之,进入了文学的范畴。文学是思想和情感的体系,具有感性的色彩,它有温度,有画面,有感受。在审美观照下,万物都焕发出异样的光彩。本书的40篇深度游记,图文并茂、文笔优美,视角独特,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兼而有之,既有金戈铁马的镗嗒之声,又有散文小品的灵秀和隽永,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科学认知和艺术熏陶如“水中盐,蜜中花,沆瀣融合,无分彼此”,是值得一读的作品。
《祖辈的荣光——四川百家姓故事》
《百家姓》是《宽窄巷》的一个名牌栏目,长期连载,至今不辍,现在结集成书,可喜可贺。人是符 的动物,人类构建的符 系统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如果没有这个系统,人类早就崩溃。钱钟书先生甚至提出“未名若无”的观念,可谓发唱惊梃。圆颅方趾的人类,千奇百怪,形形色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每个人都有姓有名。没有姓名的世界,只能是蛮荒混沌。而姓名对于中国人尤其重要。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悠久的姓氏文化,这是因为农耕文明是以血亲为纽带,瓜瓞绵绵就靠此维系。所以姓氏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历史,成为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四川是一个移民的省份,五方杂处,八面来风,很容易数典忘祖。现在好了,一册《祖辈的荣光——四川百家姓故事》在手,四川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们都可以心满意足。移民的后裔是怎么修撰家谱的?蜀中如今现存的宗祠、老宅院,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吾蜀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名门望族和名人?他们对历史有着怎样的贡献?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所以此书服务大众,是有功德存焉。如果略作评述,以下三个方面不妨注意。
一是本书有完备的编排,有一定的系统性。它从移民家谱、宗祠宅院、名门望族、蜀地名贤4个方面着手,梳理出了四川百家姓的脉络和空间分布,线索清楚,便于查检。就陋见所及,也许是四川姓氏文化全方位概述的第一次,有开创之功。
二是它讲好了四川百家姓的故事,当然四川百家姓的故事也是中国故事,算是满满的正能量。如《资阳黄氏宗祠:祠堂藏着族人迁徙密码》《新都刘氏宗祠:鼓励子孙读书,先祖立毒誓》《青白江刘家老屋:200年老祠堂是座土墙房》《龙泉驿刘氏宗元祠:家训家风融在字辈中》等,都是叙事有方,行文波澜起伏,颇能引人入胜。而在“名门望族”“蜀地名贤”两个栏目中,更是把祖辈的荣光踔厉发扬,为后昆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现在,正是我们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宽窄巷》人文书系”为我们的价值阅读提供了一个范本。中国历来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甚至提高到了治国经邦的高度。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定庵续集里》说:“欲知大原,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句话至今令人警醒。这里的“史”,其外延也包含了文化。可见历史文化对我们的重要性。历史文化就是我们的根系,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凝聚力。由是“《宽窄巷》人文书系”的出版不仅适得其时,而且很有意义。枕藉观之,不亦宜乎,不亦乐乎!末了,还有一个建议,这套书系应该继续出版下去,品牌 纸,品牌书系,一定会长久得到读者的欢迎。二、它还可以作为乡土教材或课外读物进入学校。三、在文创事业勃兴的当下,它应该衍生出自己的产业链。
2020年5月28日,成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 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料微信关注:ihxdsb, 料QQ:3386405712】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