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不断更新手机里一个个实用又好玩的APP时,大家会发现,各种软件越来越智能化和人性化。打开手机淘宝,软件会自动推荐你最近搜索过的同类型商品;打开美团、大众点评等,首页会有“猜你喜欢”一项来帮你选择想点的商家;你想看新闻,浏览器会自动筛选你此前浏览过的感兴趣的同类型新闻;你预定好了机票车票,手机会自动提醒你做好准备提前出发,而你到达目的地,手机会告知你当地天气等等,在手机面前我们仿佛成了透明人。
显然,这些手机软件将我们的日常习惯、位置信息、人际关系圈、个人偏好等数据经过采集、整理,使之越来越智能化。那么这些有没有侵犯用户的隐私呢?当下载软件时,用户总会被询问“是否同意服务条款”,大多数人都不会看,直接就在“同意”按键上打了对勾。
现如今, 络技术迅猛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公民个人的隐私信息保护也不断被大家热议。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手机软件的涌现,都在不断丰富我们的 络生活,但我们在使用时,它们会频繁地访问、收集用户的隐私数据,这必然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当然,手机软件收集用户的数据,出于调查了解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改善服务的需求则无可厚非,但其对用户数据的使用与保护,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首先,手机软件应用商在收集用户数据前必须征得用户同意,保护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不是当我们选择了“否”,就无法下载、使用APP。其次,手机软件应用商在征得用户授权后,不得“越权”使用数据,如果某软件滥用与自身软件功能无关的权限,就可能造成用户隐私的泄露。第三,手机软件应用商更应高度重视 络安全技术的研发,保护好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否则,所谓的下载协议将成为霸王条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