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绑笤帚

我从来不知道,父亲还有过一段绑笤帚的历史。直到前几天听父亲的一个朋友说起了这件事……
父亲1974年去甘肃当兵,1978年退伍,之后就在村里工作(当时叫大队)。不久,大队就分给父亲一个任务,去信阳收购笤帚苗(就是高粱梢)。

父亲和阿现,阿庆一起去了。搭汽车到郑州,顺京广铁路到信阳。在当地住了半个月,竟然收了一火车皮的笤帚苗。这半月期间,每天都要去附近的光山,罗山,潢川等县的乡下的农户家里,或者大队,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通过公 和大队的介绍信,让铁路局安排车把笤帚苗拉了回来。
回来后,一部分笤帚苗卸在了大队部。大队就开始安排 员绑笤帚了,也叫扶笤帚。当时男工一天记十分,女工一天记八分。到年底了,凭累计的工分换算成钱,然后按钱分粮食。谁家劳动力多,挣的工分就多,分的粮食就多。

绑笤帚需要好几道工序,纯粹是出力活。先把高粱梢上的籽粒摔净,去掉叶鞘及箭杆下面的节,然后把中散穗同直杆穗分开,挑出中散穗的梢,在扎笤帚时做外皮,直杆的梢做骨架用。然后把挑选好的外皮用的中散穗箭秆用手工刀剖成两半。将准备作笤帚芯的直杆穗的箭秆从穗头根部切掉,切掉的箭秆可留作串盖帘用,笤帚把的中间可用一般秫秸充填。做一把笤帚一般需要一斤高粱梢。我不知道七十年代一把笤帚卖多少钱,反正现在一把笤帚不算便宜。一般的15元一把,稍微好点的卖18或者20。虽然出现了塑料或者稻草苗绑的笤帚,但都没有高粱梢绑的笤帚耐用。只要不受雨淋,一把高粱笤帚能用十年左右。
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每次看到他留下的一些东西,总能让人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7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