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想封杀的五星惊悚来了

遇到一部好悬疑剧,Sir总是苦乐参半。

乐,因脑袋随剧情一起燃烧的沉浸感;苦,因它老不更新……

BBC这次就把Sir憋坏了。

第一集,强度高,节奏快,信息量大,直接将观众拖入谜题的风暴眼中。

常规操作没让Sir妄下判断,按住了笔。

直到第二集。

确认神剧无疑。

头脑高速运转之时,一阵寒意从Sir的脚后跟,慢慢凉到了脑瓜顶。

它,赢在后劲

《真相捕捉》

The Capture

6集迷你剧,悬疑惊悚,阵容强大。

卡勒姆·特纳(《神奇动物》)、荷丽黛·格兰杰(《梅尔罗斯》)、法米克·詹森(《X战警》)主演。

比起介绍演员,Sir想先打听打听——

现在。

你身边。

有摄像头吗?

嘘……

这部英剧,就用它打开了一个并不遥远的脑洞。

“CCTV”。

闭合回路电视的缩写,也就是监控摄像头。

守护 区,精准监控

作用很突出,治安管理。

在人流密集区域、重要公共空间设立监视点,并根据安全等级分派人工,24小时全天监控。

不但要眼观六路反应快。

还要懂预判

烧烤摊前、酒吧门口,两帮小伙子血气方刚摩拳擦掌,监控者要快速调配巡警防止冲突扩大。

更不用说更高一级的反恐行动。

剧中,安全局就通过监控与面部识别系统,发现恐怖分子与军火商的会面。

提前阻止了未发生的恐怖袭击。

一个容易被忽略却板上钉钉的事实——

我们早已进入“监控时代”

直观、快速、高效。

你和老铁讨论热点新闻的第一句是:“你看那个视频了吗?”

就连刑警赶往案发现场,手下问的第一句也是:“您看监控了吗?”

出警执行任务,动用警具的考量也只有它作参考。

– 你确定要这么全副武装吗?

– 你也看过监控了

夸张吗?

现实早已如此——

以前,人们喜欢说:“人在做,天在看。”

现在它变成了一句温柔提醒:

“您已进入监控区域,请注意行为举止。”

作为城市的“第三只眼睛”,摄像头是无解的上帝视角。

而且,越来越强大。

数量,激增。

英国伦敦,在今年Comparitech公司公布的“全球最受监视城市排行Top10”中,名列第6。

你问其他九个都是谁?

分别是重庆、深圳、上海、天津、济南、武汉、广州、北京和美国的亚特兰大。

八座中国城市进入前十,重庆以“平均每一千人168个”获得第一。

拥有1.76亿个监控摄像头的中国,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监控市场。

由2000万个监控摄像头组成、搭载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天 系统”,是全世界最大的视频监控 。

利用率,激增。

既能协助警察,第一时间提供线索、证据;又能借助面部识别技术,第一时间控制危险人员。

制造震慑力,抬高犯罪成本,防患于未然。

同样。

隐患也激增。

面部识别技术提高,另一项技术也悄然而至:“AI换脸”

前不久,一款名为“ZAO”的视频换脸软件,因隐私安全、个人信息泄露的质疑,成为众矢之的。

再往前,某互联 大厂出产的摄像头,被曝出了严重的隐私泄露问题。

当信息安全、 络安全的隐患频出,技术却没有放缓发展的脚步。

Sir想问你们。

更想问自己——

屏幕之上的“眼见”,保证一定“为实”吗?

《真相捕捉》正是一次针对这“技术伦理漏洞”的精准爆破。

开篇15分钟。

一场案件写下序曲,干脆利落地戳破了“眼见为实”的迷信。

先看第一段“案发现场视频”:

阿富汗交火现场。

英国士兵肖恩跪地射击,面对的,是一个已缴械且躺倒的塔列班匪徒。

关于开枪,肖恩的解释是:怀疑他当时正在口袋里掏引爆装置,于是决定射击。

但他没法解释这么一句奇怪的“警告”。

敌人倒地,战友上前,肖恩却莫名其妙说了声:“给老子往后退”

命令谁后退?

视频里,他偏偏是在开枪之后才开的口。

法庭上,这成了检方的主要证据:

嗜血成性的士兵,虐杀已缴械俘虏之后,发现有摄影机靠近,便喊出撤退命令,企图隐瞒罪名。

你冷血地杀了一个囚犯

而且并不想被摄像机录下你的行为

主人公肖恩,英国普通士兵。

因为视频里一句“给老子往后退”,被判谋杀罪,革职处分被判入狱,舆论也令他成为了全民声讨的“我军败类”。

肖恩不服上诉,时隔六个月再审。

进度条走到13分钟,反转来了。

一位便携摄像机的资深工程师,给出了非常专业的学术证据:

因为该摄像机的音频接收器存在缺陷,会不断地叠加延迟与阻塞,导致录入音频滞后越发严重,视频中所听到的声音,应当是5秒前的……

说白了——

音画不同步。

在新的模拟视频中,那一句“给老子往后退”是他开枪前喊出口的,检方证据作废。

无罪推定下,肖恩被当庭释放。

重获清白,但他6个月的岁月(刑期)却喂狗了。

只因一个简单的技术Bug。

夸张吗?有点。

却也事出有因。

Sir注意到法庭上,律师询问证人时,律师说得最多一句是:

“请您别说术语,说人话。”

这正是现实的尴尬所在:

一个需要专业解释的设备故障,恰恰成了“行外人”决定他人生死的电椅按钮。

我们对视频监控技术的信赖,是不是变成了一种迷信?

短短15分钟的剧情,埋下了《真相》整部剧最核心的疑问:

眼前所见,是实是虚?

正如《真相》片头暧昧暗示的那样——

△ 注意看右边

技术为正义提速,也为阴谋留好了暗门。

无中生有,问题不大;凭空消失,也非难事。

《真相》就在这真假之间,老练、沉稳地拉扯出了一个巨大的悬疑旋涡。

一场阴谋,诞生了第二段“案发现场视频”。

主角还是肖恩

被无罪释放还不到24个小时,肖恩再次被警察抓回警局。

有完没完?

一脸懵逼的他,眼前是另一段监控录像。

肖恩看了看,提前招供。

这就是我啊!

是他没错。

庆祝他无罪释放的派对上,肖恩与自己的律师汉娜,暗生情愫。

肖恩追到公交站,表白汉娜。

爱情的小火苗闪烁起来,并点到为止地留下一段未完待续。

“请问警官,这有什么问题吗?”

警察默不做声。

监控视频继续播放,画风扭转。

匪夷所思的逆转,一帧一帧地写在了肖恩的脸上。

从震惊,到紧张,到愤怒。

最终这段“是他本人”的视频,让他彻底抓狂,发疯。

他眼睁睁地看着出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自己”殴打、袭击并绑架了心上人,汉娜律师。

活生生地将偶像剧,演成了恐怖片。

汉娜律师“凭空蒸发”。

第1集落幕。

剧情走向,剩下了两种猜测。

第1种,精神疾病。

是他做的。

战场上的经历令肖恩患上了PTSD。

某种刺激,令他发作,袭击、并绑架汉娜律师,自己却在恢复神智后失去记忆。

第2种,监控被黑。

他没做。

有人入侵了监视 络,将画面切换成眼前的罪证。

而肖恩,是某种高层力量需要捕获的一只替罪羊,或一枚棋子。

至此,剧情押题——the capture,捕获。

更将谜题牵引向更为现实主义的政治惊悚。

看完第一集,Sir提心吊胆。

看完第二集,它没让我失望。

新的证据加入,非但没有使得答案更加清晰,反而使得两种可能的矛盾更加激化,阴谋论的猜想几乎坐实。

比如,其他监控中,有严重的事实矛盾。

肖恩车上并未发现汉娜律师的DNA。行车记录仪也未记录下袭击过程;

然而,在公交车的记录仪中,汉娜律师也并未像肖恩所说,上了公交。

汉娜律师不见人不见尸,情况迫在眉睫。

偏偏又遭“不可抗力”阻挠——

“高层力量”强势插手警方,下令:目击袭击监控录像无效。

打住!

Sir不能剧透了。

只想请你不要小看剧中出现的任何一个人,包括受害者,包括主角肖恩。

提醒你一下啊。

第一场案件中,律师仅证明了“有罪证据”的不成立。

但也没有证据,能证明他的清白。

一名警官,一名冤犯。

为伸张正义/洗脱罪名,进而衍生出追逐、碰撞、合作的背水一战,这样的悬疑题材见得不少。

我们最熟悉的,《唐人街探案》。

而一点小变动,就令《真相》焕然一新。

它先剥夺了观众的知情权,再将这种迷失感牵引到更大的 会话题上。

实时监控、面部识别、AI换脸……

这些依旧残存在科幻片中的惊悚桥段,如今却在现实生活中,甚至是在你的手机上,成为现实。

快速、高效、便捷、有趣,降低了你的警惕。

Sir最后必须点出那个剧中那个容易被忽略的角色。

女主瑞秋

一个小情节。

原本,她对监控保持警惕,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而随着剧情推进,慢慢适应监控系统的她,开始将所有注意力all in于监控。

别太急

我在监控室盯着他,他没走远

直到监控系统“欺骗”了她。

不可思议的事再次上演,实时监控与现实出现了完全矛盾的画面。

断掉线索,她也走进了更大的骗局。

她是谁?

现在,你再看看周围。

有摄像头吗?

对。

她可能就是屏幕前,屏幕里的每一个你。

当便利养成了惯性。

当惯性变成了依赖。

但别忘了,技术依然是个不曾被你打开的黑匣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8月12日
下一篇 2019年8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