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APP年度 告,那是真实的“自我”吗

岁末年初,知乎、豆瓣、 易云音乐等APP已经陆续推出了今年的“用户个人年度 告”。

自2017年 易云音乐开始发布个人听歌 告起,越来越多的APP加入了为用户制作年度 告的行列之中:从音乐到书籍影片、从 交到外卖账单……各式各样的年度 告几乎已全面覆盖了现代人的行动轨迹。翻看这些年度 告似乎已成为一种年末仪式,不少人也会通过显示的数据来审视这一年的自己。事实上,这些基于大数据制作而成的年度 告虽然值得一看,但也无需对它所呈现的内容过分在意。

一方面,各大APP发布的年度 告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个人过去一年的生活状态。大数据的出现使得个人所有的使用数据都能被平台精准的记录下来,诸如一年听了多长时间音乐、刷了多久微博、在支付宝平台花了多少钱等,这些直观的数据能够为个人评估自己提供一个良好的参照。除此之外,各个年度 告摘选的一些特色数据也是唤起个人回忆的一个窗口。例如 易云音乐会呈现你听过最多次的音乐、听到最晚的一首音乐等。透过这些线索,你或许会想起一些早已淡忘的事情。年度 告所呈现出的对个人的关照,也是它能够受到如此欢迎的很大原因。

但另一方面,再精准的数字也无法完全反映出真实的自我,更不必说这些被平台选择过的数据。因此,如果将数据所呈现出的“自我”当作真实的自我那就陷入了大数据的“隐形陷阱”。知乎 告或许会告诉你今年你浏览了1782个问题,超越了95.68%的 友,却没有告诉你90%的问题都是明星八卦; 易云或许会根据你听的歌为你贴上“小众爱好者”的标签,却不会告诉你这些歌其实都是随机播放到的并且被你一划而过。所有的年度 告都致力于为你呈现出一个个性、文艺、不随大流的“你”,下面大大的分享按钮就是他们这么做的一大部分原因。商家拐弯抹角,我们又怎么能期望它映照出真实的自己。

其实,各大平台放出的年度 告也是商业营销手段的一种,并且在近几年收效甚好。面对这一份份被精心剪裁过的年度 告,我们实在无需过度在意,能从中看到自己一年生活的大致状态并找到一点回忆的乐趣便足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