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家长反映,很多孩子假期在家沉迷手机游戏、短视频等,家长虽然在手机中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但有些孩子还是通过各种方法,绕开青少模式,在手游中不可自拔。
张先生上初中的儿子小鹏最近迷上了一款手游,“抱着手机一玩就是一个小时,有时候叫他,孩子太过沉迷游戏,对我们也爱搭不理。”张先生一气之下,给游戏设定了青少年模式,不想小鹏依然玩得津津有味。张先生这才发现,孩子玩游戏用的账 是孩子妈妈的,青少年模式根本起不了作用。
无独有偶,孙女士上小学的女儿最近迷上了一款互动式的手机游戏。“有时候吃饭都顾不上,一边吃饭还一边玩。”孙女士说,就为了孩子沉迷手机游戏这件事,家长没少跟孩子干架,光手机就砸坏了三部,可仍然管不住。仔细观察后孙女士发现,原来除了父母的手机,女儿还经常拿家里老人的手机玩游戏。老人手机的开机密码和微信钱包密码相同,为了防止家长发现自己偷花钱,女儿会先把微信里的钱转给游戏中的 友,想买什么设备,就让 友帮忙购买再转赠。“后来一查账,孩子已经在游戏里陆陆续续花了一千多块钱了。”
而在一些游戏的设置中,也存在着可以绕开青少年模式的漏洞。以一款连连看游戏软件为例,在打开游戏界面的时候,总会弹出实名认证的对话框,只要关闭弹窗,就丝毫不影响玩家使用软件。尽管非实名注册后,使用软件的时长被设定为每天累计一个小时,可是关闭警告提醒后,玩家仍能打开游戏程序,丝毫不受影响。而在一些互动式的手机游戏app中,通过游客的模式,不需要注册也能玩游戏。
“软件的青少年模式需要不断升级,不断补漏,才有可能在技术层面上防止孩子们过度使用。”青少年教育专家宗春山表示,对于青少年这样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很多设定青少年模式的商家难免会存在敷衍的情况。技术只能从表面上约束住孩子,最好的防火墙其实还是家庭。在孩子玩手机成瘾的背后,还有青少年自身家庭环境的影响。由于在自身的心理成长中遇到了阻力,孩子们就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刺激大脑,得到短暂的快乐。“想要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不仅需要商家把防火墙筑高一点,家庭的防火墙更应该放在第一位,这才是最核心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