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道,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针对有关手机不明扣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问题,工信部已组织相关通信管理局、各基础电信企业着手开展工作,并将联合10余个相关部门制定专门方案,近期即组织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
对骚扰电话,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深感其扰,深为其烦。从技术上讲,识别和有针对性地整治骚扰电话源并非难事,但是要花费人力物力成本。并且,在骚扰电话尚没有燎原成势的情况下,这种治理所费成本本来不多,而在骚扰电话已经成灾的当下,治理成本则已构成负担,令有责治理方深感困难,由此陷入恶性循环,积重难返。
但是,虽积重难返,却并非不可返。近些年在信息通信领域发展出的新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就都可以应用在治理骚扰电话上来,在降低治理成本的同时,更有效地从源头上、从运行系统中识别和清除骚扰电话源。实际上,在手机以及通信和信息发送终端实名制后,完全可以将骚扰电话的拨打成本升至让骚扰电话的制造者难以承受或无力承受的程度。电信运营商可把消费者不得将通信终端用于发送骚扰电话或信息的条款列入格式合同,并按违规者(拨打、发送次数)不同程度的违反合同行为,列出相应的程度不等的(付费)义务条款,直至取消服务。对那些屡犯且以骚扰电话为业的人,则列入各大通信运营商通用的黑名单。
其实,在治理垃圾短信、伪基站等方面,电信运营商已取得相应的经验。对电信运营商而言,既没有其不可承受的治理成本,也没有其还没掌握的治理技术。因此,上述工信部所承诺的整改都在电信运营商的行为能力范围之内,治理效果不彰的预期当属悲观。当然,为了防止专项治理效果短期化,就必须把专项行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从制度上和运营系统中杜绝骚扰电话、错收费等现象死灰复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