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关于O2O的 道,就一个感觉,从业者好苦逼。想我中华数千年之历史,20年之互联 发展史,如O2O之苦逼者竟然找不出第二个。以前做个小吃摊,老板都很霸气,爱买不买,什么还要给你补贴,看老板不打死你。可现在的O2O从业者基本都是追着人送钱,哥们,姐们,扫个码吧,给你钱,送你东西,哎别走啊,亲,下个载吧。你看看多苦逼啊,这种苦逼精神,简直就是新时代的骆驼祥子啊。
说中国式O2O苦逼,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劳动力密集型。以前的互联 公司多高大上啊,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吹吹空调,打打字,写写代码然后坐等收钱。哪像现在到处拉人,街头拉客,晒的跟非洲鬼子一样。O2O叫嚷着重塑行业,提高效率,打通线上线下环节,口 震天响,操作的时候人海战术。动辄一万八千人的地推队伍,3000人的公司规模,2500人做地推,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O2O不好做,虽然你想迅速发展客户,虽然你有钱,但这么折腾,降低的是整个行业的利润率。比如原来饿了么玩的好好地,结果其他人杀了进来,一下子把行业水搅浑了,饿了么由白领迅速转为民工,和百度,美团上演街头混战。
披着互联 的外衣,干的是民工的活,前景不明不白,死亡如影随形,能混多久混多久,能忽悠多少是多少。这就是中国目前O2O很多从业者的生存状态。如刚刚大裁员的一亩田,裁掉的基本是底层员工,基本是业务人员,这些人不是技术人员,不是管理人员,都是廉价劳动力。和大街上搬砖的民工都是出卖体力的,区别不大。
现在进入一些O2O地推队伍,门槛极低,基本上认字能吃苦就行,和海底捞的服务员差不多的水平。O2O是互联 和传统行业接触最紧密的时候,需要大量人员进行连接,而不是原来那种坐在办公室里吹吹空调就能搞定的,得弯下要去到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去拉业务。但一时半会哪有那么多互联 人去干这种苦差事,只要降低从业门槛,不需要你懂代码,不需要你懂运营,只需要你能吃苦,结果沦为新一代IT外衣下的民工(民工工资比这都高)。
这个行业需要反思,我们真的是在利用互联 的技术来改造行业,促进 会进步吗?如果仅仅是上了一个订餐软件,然后扯什么O2O新概念,忽悠投资人的钱,那绝不是什么互联 +,也不会对行业产生多少促进作用。
——————————————————————————
找建材,上筑牛。筑牛 ,做建材生意,就是这么牛。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