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朱文龙
近日,有不少用户反映,在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内有一些工具类App,提供几天免费试用,并以此诱导消费者购买,后续收费则“贵得离谱”,且取消订阅不易。对此,很多 友表达了不满,有 友至直言,“这就是在抢劫”。
这样做不仅仅是吃相难看的问题,还涉嫌违法。
经营者与消费者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最基本的原则。一些App的开发者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道中所提到的“全能扫描王”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款App一边放大“免费试用后订阅”等信息吸引消费者,一边把“自动续订”的标识和提示设置得不起眼和不易察觉,且把“收费”按钮伪装成“订阅”按钮。消费者一点击这个按钮,就会购买一年的付费会员。
这一系列的手法,处处透露“损人利己”的味道,其目的便是人为抬高退订门槛,割消费者“韭菜”。显然,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
我国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若违反这项规定,“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鉴于此,针对此事,监管部门应及时介入,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其实,“自动续费”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过往,一谈及此,总是将其归咎于消费者缺乏防范意识。但现在的问题是,即便消费者在下载App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也无济于事,照样落入App开发者设置的圈套中。更何况,强迫每个消费者成为“孙悟空”、“福尔摩斯”也不切实际。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靠消费者是行不通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