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互联 +”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尤其是各种打车APP软件轮番登场,创造出一拨又一拨的“神话”,但是,中国的货运市场却一直被忽略。在供需双方之间,依然缺乏真正有效的对接手段,信息费用支出居高不下,货车回程空放严重。这种状况恰恰给以货运APP为代表的各种“互联 +”产品提供了用武之地。
从物流小黑板到平台间商业模式的PK
货运行业最原始的信息化体现在一个个小黑板上,货主将运货信息和联系方式写在上面,然后司机们就会围上来看,挑选感兴趣的信息并联系货主。后来,随着 络的普及,在智能手机出现后,移动端的App模式开始崭露头角,用移动互联 为货主与司机搭建信息交流的桥梁,平台聚集大量的货主和车主资源,货主和车主可通过平台随时发布或寻找自己适合的货源信息、车源信息,并通过软件的GPS系统确定货车的位置情况。货运App是2013年年末开始走向大家的视野,2014年是发展最疯狂的一年。
信息失真、市场分散等新的痛点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至少有200多个货运App。对此陶功友表示:货运APP的兴起离不开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人看到互联 颠覆了传统零售业,因此,传统物流企业也开始紧密布局。而滴滴、快的等出租车领域App软件在资本推动下获得巨大成功,也激励了互联 物流平台和货运App的发展,大家似乎看到了“一个产品获上千万融资”的可能性。
但是,如今的物流市场似乎“旧疮未好又添新伤”,货运APP现已暴露出诸多痛点。经调查,为了吸引用户,抢占市场,不少软件都推出了非常有诱惑力的活动,有的装系统免费送手机、有装系统达到交易频次的送油卡,有送现金的,各种补贴层出不穷,使得整个市场“杂”乱无章。此外,信息的安全性也是货运App无法获得更多货主和司机认可的原因,诸如,车主通过App接活儿被骗,货主通过软件找的司机把货拉走不见等事情在行业内屡屡发生。
加强监管与企业模式创新“双管齐下”
想要增加用户粘性,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价格的透明化以及连接各方的信用问题是重中之重。陶功友认为:任何一个行业在它经历了起步、发展,走向疯狂的时候,一定要有监管。公路运输距离长、货物价值大,App的信息安全性问题必须得到国家和企业的重视。此外,企业自身也应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态链条,有专门的地面团队负责收集和确认车主和货主的信息,包括身份证、驾驶本、车牌 等;同时,建立起评价体系。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未来中国的货运市场集中程度肯定会提升,平台也会细化,不同的物流细分范畴里都会有相应的平台,但不会有平台能够做到一统天下。唯有企业不断创新、模式健康才能走得长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