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首批项目陆续启动,向脑科学最前沿领域再度发起重量级攻势。其中,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主任彭代辉牵头的“抑郁症的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重大项目之“真实世界的多中心、前瞻性抑郁症专病队列”项目近日正式启动。该项目基于25家国内一流临床研究单位,基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神经影像平台、临床数据标准化嵌入式采集软件、多模态信息系统等国际领先平台设施,致力于建立多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大规模的专病队列,覆盖抑郁症的各个阶段,描绘疾病发展轨迹,剖析预测远期结局。
启动会上,牵头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说,抑郁症的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重大项目对心境障碍的学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启动会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希望高质量完成该项目,同时在项目执行期间带动心境障碍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工作,为我国精神医学的发展和脑计划做出积极贡献。
描绘疾病发展轨迹,探索管理模式
据世界卫生组织 道,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的疾病负担将跃升至第一位,中国最新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9%,目前中国有超过9500万的抑郁症患者,给 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了沉重负担。
中国脑计划项目被制定为了一个十五年计划(2016-2030 年),前五年与中国国家 会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相符,更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地位,其中围绕抑郁障碍的研究在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中占据重要比重。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高的重性精神疾病,自杀风险高,复发率高。真实世界中抑郁症疾病发展轨迹仍不清楚,治疗方案复杂多样,何种治疗更为有效不得而知。本研究拟开展多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大规模的专病队列,覆盖抑郁症的各个阶段,描绘疾病发展轨迹,探索适合中国人群的抑郁症管理模式。”彭代辉介绍。
剖析疾病危险因素,预测远期结局
“脑计划可以说是21世纪最被关注的科学领域,从‘十三五’到‘十四五’的科技规划中都被列为重点科技前沿。 ‘真实世界的多中心、前瞻性抑郁症专病队列’研究,这对于抑郁症这样一个的高异质性疾病意义重大,有可能突破抑郁症目前缺乏客观诊断和疗效预测标志物的瓶颈,让病人实现最大获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说。
“时至今日,抑郁症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赖于医生主观经验,疗效预测和风险预警均缺乏客观的生物标志物。据此,本项目克服既往研究瓶颈,响应中国脑计划‘一体两翼’战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转化应用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剖析疾病危险因素,构建模型并验证推广,弥补疾病远期结局预测的研究空白。”彭代辉介绍。
方案介绍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脑健康研究院院长徐一峰主持全国多中心专家对项目方案展开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徐天乐教授提出建议,规章制度是项目实施的保障,建议确立数据共享原则以更好的激励项目执行与推进。该课题执行时间长达5年,建议优化新指标,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热点实时更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