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的生活中,经常会有这种情形的发生:
刚跟朋友聊天结束要买某某物品的话题,下一刻打开购物软件或者浏览器,它们就自动推出相关物品。
刚从某个软件看完新闻退出来,再点开另一个软件,又推出了刚刚看的那条新闻。
一边怀疑是不是自己搜索过,一边又质疑手机的安全性。
有人可能不查源头不罢休,有人的疑虑可能蜻蜓点水般一闪而过。
直到前段时间,凤凰 财经提出这一现象:现在是一个个人信息裸奔时代,我们每个人成了大数据时代下的透明人。
你所使用的APP,正在偷窥你的隐私!
现在的 会,谁的手机里没有几十个APP,这些五花八门的软件,本来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娱乐与便利,没想到,却成了我们“裸奔”的罪魁祸首。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在手机上留有痕迹,就逃不出被读取隐私的魔掌,而你,可能毫不知情。
去年三月份,世界级 交 站Facebook被媒体曝光——5000万用户信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政治数据公司“剑桥分析”获取并利用。
这件事引起舆论大哗,一时间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
没过多久,谷歌也被指控在更新期间出现漏洞,导致数十万用户信息被泄露,被罚款5000万欧元,好在那些被泄露的信息没有被滥用,但具体真相,谁又能说得清呢。
这些层出不穷的案例,一直在威胁着我们的隐私与生活。
有些人会在焦急使用,或是毫无防备时允许,但正是如此粗心大意,才有了被监视的可能!
也有人谨慎发现了这点,立时拒绝,结果它又会出现无法使用或者卡顿等现象。
实际上,这是一些APP在“越界”想要获取你的信息,如是不开权限,便无法开启或是正常使用。
对于APP窃取隐私问题,有15%的人表示不在意,因为并没有对生活有影响,而85%表示担心,其中有九成的人坦言,它之与生活的必要性,不得不使用。
有人说,单凭人权隐私就想阻挡这些技术的渗透,太不现实,现在看来的确如此。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在“裸奔”,如何能不让人惶恐?
这个时代,叫大数据时代,也叫“裸奔时代”,我们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也在无形中成为脆弱的“透明”人。
隐私因何而为隐私,正是不想被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可惜,真正的“隐私”已经离我们很远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