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 -中国经济 北京3月5日讯 昨(4)日晚20:00,由中国经济 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安博士公益课堂推出第二课《互联 时代,我的信息还安全吗?》,平安银行沈阳分行贵宾理财经理舒莹向广大 友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点,并详解防范方法。
在日前启动的安博士公益课堂 #话题征集令#活动中,根据 友投票,“个人信息安全”在所有选项中排在首位,成为 友最关注的话题。据此,安博士公益课堂推出本期课程,在半小时的直播过程中,节目播放量达到141万,众多 友纷纷留言点赞,表示授课内容“干货满满”。
点击进入“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安博士公益课堂专题
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生活,比如旅游照片、孩子的照片等等,还有人会发一些关于自己近况的信息。“其实在不经意间,你的隐私已经公开了,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公开信息盯上了你,你却浑然不知。”舒莹称。
信息 会,人们常常在 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或是在 交媒体上晒出隐私,或是在注册账户时泄露个人信息。据了解,有些不法分子会通过一些程序查看到那些被“晒”出的照片的详细信息,如拍摄时间、拍摄的地址、使用的手机型 等。而即便不通过这类程序查看照片的信息,仅仅通过朋友圈、微博等 交平台晒出的照片,个人信息也可能被人掌握。
舒莹提醒,以下8种信息不能“晒”:
1、不要“晒”完整出生日期。可能为骗子及身份窃贼提供所需要的关键信息,用来窃取身份并以你的名义开账户。
2、不要“晒”当前的位置。发布位置信息相当于告诉那些潜在的小偷你此刻不在家,可能会带来危险。
3、不要“晒”标有名字的孩子照片。避免在照片的标签或描述中使用孩子的真实姓名。
4、不要“晒”家庭地址。把家庭住址发布到 上,可能会帮助坏人利用地图“踩点”。
5、不要“晒”真实的电话 码。通过反向电话 码查询工具,别人就能缩小你的位置范围。
6、不要“晒”度假计划。等安全回到家,再上传度假照片或在 上谈论自己的度假。
7、不要发布不愿意和老板或家人分享的那些令人尴尬的事情。及时发布后删掉了,也有可能有人在删掉之前截了屏。
8、不要分享目前工作或与工作相关的项目的信息。在 上谈论与工作相关的事情可能会为你的竞争对手提供有用的信息。
安博士公益课堂
安博士公益课堂将邀请长期从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士和金融行业的权威专家,向消费者传递各类金融知识,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