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产学研”,一般人都认为那是高校的事儿。而在鄞州职高,却真实地存在着一个名为“智汇”的产学研中心。
2013年11月,鄞州职高与宁波公集团合作成立“宁波智汇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汪胜国解释说,校企各自的诉求不同,学校培养学生,参照的是相对老化的实训大纲,学生学的技能不实用,而企业追求经济利益,不会让经验不足的实习生在一线边操作变学习。而校企合办的研究中心不但破解了这一矛盾,还能利用两者各自优势,研发汽修行业的相关教材并制定教学大纲。
学生有大把的机会操作修车
负责指导学生的有鄞州职高汽修专业的老师以及汽修行业的专家。据介绍,目前,中心招聘了3位原先在一线从事生产和培训的优秀骨干作为机修、钣金、油漆的生产和教学教师,还聘请了国家、省、市级的专家为中心技术顾问。
“到这里实习要先通过中心专家的考核,虽然要求严格,但真的能学到很多。汽修专业高二学生小顾说,自己在操作时,专家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错误,并给出改进的建议,收获很大。
“我们一天平均承接15部车子的维修业务,数量不多,也不追求盈利,为的就是让教师和专家能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并让他们有机会进行实操。”汪胜国说,“维修的车辆都是真家伙,有购置的病车,有4S店拖来的疑难杂症车,还有需要修理的 会车辆。”
学校2014级3+2班学生江晓天曾获全国汽修技能大赛喷涂油漆项目冠军,他特意提到了研究中心的学习氛围。“与4S里实习的‘小打小闹’不一样,这里能学到最前沿的技术。”江晓天说,与纯粹的企业相比,这里学得更扎实,每个汽修技能都能学到“一流”。
说话间,江晓天正指导自己的学弟如火如荼地进行喷涂油漆项目练习。由于今年全国中职技能大赛时间提前,学校针对市赛选拔的集训也相应提前了。学生、老师都身着工装,就像普通的汽修工人一样,卸轮胎、换机油、打磨漆面,一边操作一边随时记录所有工序,6个人一组,整个过程全真模拟比赛情景。
老师把实战案例编成“汽修宝典”
除了日常指导学生之外,产学研的专家团队和教师们还会把平时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编写成案例,以充实上课的素材。不久前,他们就研制出了一部“汽修宝典”
“以别克车为例,十字螺丝刀套筒、棘轮扳手……”电脑屏幕上播放的“拆卸燃油滤清器”短片,既有真人操作,又有多维立体,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零件的工作过程和状态,在操作员的导引下,即便是一个毫无基础的学员,都能轻松上手。
据悉,这部“汽修宝典”全名叫做“汽车维修教学资源库”,囊括了100多项最前沿的汽修技能。它是在研究中心最新成果“汽修实训大纲”基础上制作出来的。为了实用易操作,研究中心的老师和专家写了好多个拍摄“脚本”,还专门在中心设置了“摄影棚”,邀请专业人员联合打造。
据了解,两个月前“汽修宝典”刚问世的时候只是拿来自用,没想到全国多所中高职学校慕名而来,甚至还有本科院校,希望购买该宝典的使用权。截至目前,销售额已有200多万元,分别卖到了北京、广州、贵州、海南等全国30余所职业院校和本科大学。根据该中心工作人员麻先生估算,预计明年因此带来的收入会更多。“将全部反哺日常教学。”麻先生说,从而形成进一步的良性循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