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浙江省公安厅召开“净 2018”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新闻通 会。据悉,为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态势,在2017年开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浙江省公安机关将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列为 上秩序打击整治专项行动(简称“净 2018”专项行动)的重点工作,继续重拳出击,“摧平台、打源头、断链条”。
全省公安机关通过落实“一案双查”工作机制,在严打犯罪的同时对因不履行 络安全义务导致信息泄露的涉案互联 服务提供者进行查处,从源头上遏制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发生。
截止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共清理在 上公开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相关帖文2405条,处罚 站、 络服务提供商209家。破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刑事案件44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63名,查获泄漏公民个人信息22.8亿余条。通过侦办案件,打处泄露信息的单位“内鬼”33名, 络黑客107名,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6788起。
从前期工作情况看,浙江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存在以下特点:
特点一:泄露信息涉及面广, 会危害大。
目前来看,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为中心的犯罪利益链逐渐成型,侵信犯罪成为电信诈骗、 络诈骗以及滋扰型“软暴力”等新型违法犯罪的源头,甚至为犯罪分子实施敲诈勒索、绑架、抢劫等暴力犯罪提供现实帮助,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而被不法分子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的涵盖面十分广泛,诸如GPS手机定位、航班车次等行踪轨迹信息,短信、彩信等通信内容,借贷记录等银行征信信息,存款、房车等财产信息,旅馆开房等住宿信息,电话通联等通信记录,就医病历等健康生理信息、 购快递等交易信息,可以说涉及公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特点二: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发现预警难。
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手段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一些新兴的 络技术被犯罪分子所掌握并加以利用,客观上提高了其作案能力。比如,在获取信息环节上,除了行业内部人员泄露之外,大多系通过黑客入侵窃取、设立钓鱼 站(APP)骗取、以及使用类似“伪基站”设备改装的短信嗅探设备截取等技术方式非法获取。在数据清洗、买卖环节, AI等新兴技术正在被犯罪分子加以利用,其改变了传统的作案方式,增加了公安机关的预警难度。
特点三:利益链错综复杂,源头追溯难。
侵信犯罪通常涉及信息非法获取、数据清洗加工、信息买卖中介以及利用信息进行 络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犯罪等环节。各个环节从业人员之间分工合作,在各自领域专业化发展,寄生于隐私黑灰产业的 络中,催生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利益链条。而在庞杂的黑产 络中,犯罪团伙之间形成既松散又紧密的 状关系,相互间可能素不相识,但又借助互联 为纽带,牢牢维系着资金转移、信息交换的渠道。而个人信息从源头出来到最后被犯罪分子使用,中间可能经过好几道、甚至几十道手的中介商传递,再加上互联 的便捷、隐蔽等特性,使追查源头、厘清脉络变得十分困难。
在此,警示相关企业,从事收集、采集个人信息活动必须严守“合法”、“正当”、“必要”三原则,同时要全面落实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严防“内鬼”、系统漏洞等源头性问题的发生。最后,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加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上 习惯,谨防钓鱼 站或软件APP,不轻易透露提交个人信息。与此同时对发现的 上违法犯罪线索,请及时向公安机关举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