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前的空地上,葫芦藤爬满了棚架。
看着洁白的在微风中摇曳的葫芦花,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故乡,回到童年。
夏夜的傍晚,在院子中间或者小巷里,我和小伙伴们人手一朵绽放的葫芦花,我们用食指与拇指轻轻捏住花托和花瓣的结合部,举在空中,耐心地等待,等待葫芦蛾的出现。
也许用不了多久,长着一双大翅膀的葫芦蛾就会翩然而至,稍作盘旋,然后把它长长的须子伸进花心里吸取花蜜。刹那间,食指和拇指轻柔而快捷地用力,迅速捏住蛾子的须子,尽管它扑棱扑棱挣命,但最终也只能乖乖地成为我们的猎物。
就这样反反复复,一朵葫芦花能捉到好几只葫芦蛾子呢。
捉住的葫芦蛾子放在炭火中烧一下,咬破外皮,里面就是嚼着咯吱咯吱的籽儿,那还真是我们儿时难以忘怀的美味。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真幸福。夜幕降临,小伙伴们每人手里都有一朵葫芦花,看谁能最快捉住葫芦蛾,也比赛谁捉得多,不管谁捉住一只葫芦蛾,都会兴奋地蹦跳半天一直到月亮出来,或者满天繁星。
葫芦喜欢温暖、避风的环境,种植时需要有适合藤蔓攀援的地方。
葫芦果实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有棒状、瓢状、海豚状、壶状等。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种的葫芦都是瓢状的,这大概也和为了实用有关。
等到葫芦成熟以后,就可以采摘下来。采摘前一定要确定葫芦实成了才行。方法就是用指甲掐一掐或者用针尖扎一扎葫芦的外壳。指甲掐不动、针尖扎不进去了,就是已经完全成熟了。
采下的葫芦如果要做成瓢,就要从中间将其锯成对称的两半,然后上锅煮,这是为了防止以后变形和生虫。煮好,将葫芦瓤子剔除,瓢的雏形就出来了,再放在阴凉干燥处晾干,就可以使用了。或者用来舀水,或者用来盛面、盛粮食,还可以将比较大的瓢的下端均匀钻上一公分左右的孔,用来制作粉条(类似漏勺)。剔除来的瓤子也不能扔掉,其中的葫芦籽可以食用,吃起来口感比瓜子要紧实,味道也更香。瓤子也可以烧菜吃,做汤、清炒,都可以,放些五花肉炖在一起,也不失为一种美味。
如果葫芦是为了单纯作储具之用,那就将其整个晒干,在根蒂处锯开口,掏净其中的瓤子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形状的观赏类的葫芦,像亚腰葫芦,长柄葫芦,我们那里很少种植,原因自然就是不实用。在温饱都难以实现的时候,为了观赏,多少还是有点不实际。
不过现在,在农场、在植物园、在生态庄园,形形色色的葫芦已是屡见不鲜了。
葫芦虽然其貌不扬,但自古至今往往都用以寄托美好的寓意。古代吉祥图案中有不少关于葫芦的题材,如”子孙万代”、”万代盘长”等。在古人看来,葫芦嘴小肚大的外形,可以很好的吸收住宅之内的上佳气场,从而营造一个适宜的家居环境。因此,古时候的豪门大族多在中堂之上供奉几枚天然葫芦,置于,作化煞收邪、趋吉避凶之用;有些人家在屋梁下,悬挂葫芦,其称之为”顶梁”,寓意平安顺利;还有的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
葫芦,真可谓历史悠长,寓意深远。而对于我,葫芦也还牵系着一份美好的记忆
又见葫芦花开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