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教不改的越权APP该红牌伺候了

邓海建中国 时事评论员

真真是“余年有庆、与君再逢”——

12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第一批)通 》。通 称,截至目前,尚有41款APP存在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为用户账 注销设置障碍等问题,未完成整改。其中,腾讯QQ、QQ阅读、新浪体育、小米金融等赫然在列。

这些如雷贯耳的大企业,在APP侵权问题上难有作为,这究竟是个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呢?

看起来,这是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如果说是能力问题,这些在各自领域执技术之牛耳的“带头大哥”,怎会在低端的挖坑设套上执着痴迷?更何况,“自查自纠阶段共8000多款APP完成整改”。如果说是态度问题,这些在企业 会责任上拍着胸脯许诺抒情的“互联 大佬”,估计在接下来的年会上也要表演“不忘来时路”,却何以在雷霆查纠之后还有诸多问题昭然若揭?

今年1月,中国互联 协会指出,QQ音乐、携程旅游、快手等14款APP存在多个问题。此后9月15日,公安部点名批评陌陌、墨迹天气、云闪付等,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超范围采集公民个人隐私等。随后的11月,工信部组织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第一阶段工作重心是,给APP服务提供者留出一定时间开展自查自纠。按理说,前车之鉴也不少、改过自新的也不缺,为什么这41款APP在雷打不动的老问题上痴缠难决?

思来想去一句话——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小软件、大权限,借服务、全窥探,在不少APP的运营逻辑里,基本是“用户的地盘我做主”。如果说小公司存在侥幸是玩火自焚,那么,大企业屡教不改则是知法犯法、以身试法。今年央视“3.15”晚会上爆光的APP肆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导致用户受到电话恶意骚扰、甚至财产被侵害、权益被践踏的现象触目惊心。

小的不说,大处而言,《 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已逾2年多,《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最新版征求意见稿业已公布,这些在低级错误上死不改悔的企业,其完备的法务制度敢说“不知法、不懂法”?乱象之处,暴利使然。权益之殇,利益之祸。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 民规模达8.54亿,互联 普及率达61.2%。公民即 民、 络即生活,这个时候,如果任由互联 企业成了长袖善舞的“霸道总裁”,不仅全面法治蒙羞、公民权益受辱, 络强国建设也难言阔步朝前了。

好在今年11月4日,工信部宣布启动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按照安排,整治从三个阶段实施,分别为企业自查自纠阶段(通知印发之日起至11月10日)、监督抽查阶段(11月11日至11月30日)、结果处置阶段(12月1日至12月20日)。换言之,三个阶段过去,这41款APP仍是“后知后觉”。

落后就要挨打,装傻就得挨罚。通 称,上述APP应在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工信部将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相关处置工作。很多人会关心如何处置——根据此前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具体措施包括责令整改、向 会公告、组织APP下架、停止APP接入服务,以及将受到行政处罚的违规主体纳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或失信名单等。

以案说法也有了、实名通 也做了,给足了这些疑似违规违法APP们醍醐灌顶、立地成佛的时间和机会,如果迈入新年之前还是依然故我,高高举起的板子恐怕就不能、也不该总是轻轻放下了。毕竟,不谈什么杀鸡儆猴的快意,起码在法治逻辑之内,罪罚相当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1月18日
下一篇 2019年11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