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美国成年人有10%以上使用择偶 站或手机应用,这一比例在寻偶单身人士中则为40%。时间推回100多年,19世纪末期的人会如何看待技术与浪漫的独特结合呢?
关于爱情,19世纪后期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有很多言论。尼采认为 会正走向虚无主义,意即一个没有意义、道德和价值观的世界,因此,浪漫的爱情很轻浮,友谊才是人际关系的强大基础。
坊间一些择偶软件和应用,鼓励用户在屏幕滚动的刹那判断出潜在的恋爱对象,从尼采的角度,可视为这个 会痴迷于短暂欢愉的表征。
尼采也认为本能的判断是某种误导,因为他们“在理解起作用之前就宣布了他们的YES和NO”。此外,冲动之举也是颓废和享乐主义的表现,都堪称“通向虚无主义的路标”。
这样说来,当今 上择偶的流行是否表明 会文化在迎合某种放纵?它是否会会伤及长期稳定的婚恋关系?就此,已有不少 会学研究,表明“划屏”速配可能并不是找到理想伴侣的最佳方式。
由于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这类软件让中年人更方便地获得速配机会。问题在于这类婚恋关系的持久性如何。有些学者提出,从 上结缘的婚姻比其它婚姻稍为稳固;另一些研究的结论则截然相反。
无论如何,这类关系都要面对一个原点问题——至少从尼采的视角来看是这样:由于用户本能地对照片作出反应,他们是基于容貌和吸引力来选择的。在最初的火花熄灭后,彼此的信任、建设性的沟通和共同活动才是关系持久的保障。
易逝的激情
浪漫的激情会随时间消逝。恋人们厌倦对方,习惯开始占上锋,尼采将其比做用手指不断抚摸雕刻会把它磨平。
相关研究对浪漫爱情能保持多久结论不同,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爱情不会永远不变。
意大利科学家们发现,与爱情喜悦感相关的神经肽在恋情开始一年到两年之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另一群神经生物学家发现,皮质醇等激素在陷入热恋一年至一年半后回落到原点。还有研究发现,恋爱28.8个月的恋人们不如恋爱了7.4个月的恋人们感情炽烈。
2009年,美国石溪大学学者在进行荟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排除恋爱初期的痴迷因素,长久的恋情是可能的。但事实上,美国有1/3的婚姻没有走到银婚。
早在这些 会学研究之前,尼采就已看到浪漫的激情会消逝。作为解决方案,他建议禁止两人在热恋的初期结婚。他也幻想给一对爱侣一副特殊眼镜,使他们能够看到对方20年后的样子,以决定是否要与之白头偕老。
异性吸引力无疑是浪漫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尼采看来,意志坚强的人会将长久的共同语言作为选择婚姻对象的主要标准。他认为比起外表,心智上的吸引力是婚姻关系的深厚而持久的基础。
研究表明,沟通能力是婚姻持久至关重要的因素。《家庭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12年发表的研究提出,负面的沟通方式是导致离婚的元凶之一。另一项2010年的研究发现,刚结婚不久就批评对方、大吵大闹的夫妻,离婚的概率较高。
“超人关系”
如果恋人能成为好友,他们的关系会更健康。“益友”会超越自我,支持和鼓励对方,共同实现目标并成为更好的人——用尼采的话说,成为超人(übermensch)是人类可达成的理想目标。为达到这种理想的关系,彼此的信任、尊重和友谊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