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 南昌2月7日电 2015年以来,宜春市积极探索税警协作体制机制,组建起全省首支税侦支队——宜春市公安局涉税犯罪侦查支队(简称市公安局税侦支队),并已派驻税务机关开展联合办案。自开展税警合作以来,共联合办案150余起,包括查处税务总局、公安部督办重大案件10起,挽回国家损失近20亿元,抓捕犯罪嫌疑人50余人,极大地震慑了犯罪分子,有效遏制了虚开骗税、制售假发票等涉税犯罪,税收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7·03”专案首开江西税务案件境外成功追逃之先河;“10·16”专案在省内首次实现对虚开、骗税、买单和买汇全链条打击,全国也为数不多,是税务总局2016年10月20日向全国通 的六个“打骗”典型案例之一。
先行先试,设立实体化联合平台
近几年来,从大环境看,涉税犯罪活动不断滋生,犯罪手法呈现出隐蔽化、专业化、复杂化、智能化的特点,严重危害了税收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给国家和地方税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从现有税警合作程度看,组织形式较松散、业务标准有差异,容易出现步调不一致错失机会、阶段性打击不够彻底、衔接不到位影响办案进度等问题。为此,宜春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深入探索实践税警联合新模式。2015年4月,国税、公安部门联合建立了税警协作办公室,搭建起了全省首个公安派驻国税联合办案平台。2016年9月,市编委正式批复设立正科级的市公安局税侦支队,组建了实体化机构,开启了侦查一体、优势互补、快速联动的税警联合新模式,标志着宜春税警协作机制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市公安局税侦支队总编制30人,配置二个正科和二个副科职数,下设二个副科级大队,分别派驻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联合开展打击和防范涉税犯罪工作。
高度融合,推行高效化联合作战
着眼于发挥税警协同职能优势,实现快、准、稳地防范和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切实提升治理涉税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大数据防范风险。税警双方综合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增值税发票升级系统和公安情 信息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海量数据,联合开展大数据选案分析,加强预警检测,及时发现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冒头就打,防止转变为系统性、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二是大布控打击犯罪。以深挖扩线为目标,围绕税务部门掌握的票流货流资金流信息,依托公安部门的技术手段如电话监听、 络监控、技术定位等对嫌疑人实施全方位布控,引而不发,全力摸清包括前台、中间人、幕后主犯在内的团伙架构和犯罪 络,努力做好关键人员、重要证据和账户资金的侦控工作,既抓前台“小鱼小虾”,更防幕后主犯“大鱼漏 ”,彻底摧毁犯罪团伙的再生能力。三是大兵团联合作战。在突击行动当日集中投入优势兵力,实行兵团集群作战,先由公安抓捕犯罪嫌疑人、控制现场、保全物证,税务稽查人员即时跟进调取账簿单据,现场固化证人证言,协助制定犯罪嫌疑人讯问提纲,形成完整证据链条。税警双方职能优势互补,有效解决了企业走逃、证据销毁、资金转移等虚开骗税案件查办难题,防止案件半道“流产”。宜春税警联合查办的虚开骗税案件,件件有定性,没有一件案件办成了“夹生饭”,最大限度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挽回了国家损失。
规范管理,实施制度化联合保障
建立和完善税警联合作战的工作机制,凝聚双方合力,形成“1+1>2”效应。一是建立业务培训机制。通过举办业务讲座、专题培训、交叉派驻学习等方式,互相学习税收业务、查账技能和侦查技巧,强化技能保障,拓宽办案视野,提升办案能力。二是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设立专项办案经费,税务、公安部门逐年增加资金投入,专门拨款用于税警集中办公、联合办案支出,切实保障工作高效开展。三是建立装备保障机制。为税警协作办公室、税侦支队配备录音录像、电子查账软件、技术侦查等信息设备,提升恢复涉案数据、发现证据、固定证据能力,提高联合办案实效。四是建立证据通用机制。针对双方取证程序、标准的差异,研究制定虚开骗税违法犯罪取证规范,统一调查取证程序和标准,实现税务与公安证据通用,避免重复取证,有效缩短案件查办时间,实现涉税犯罪案件的快查、快移、快侦、快审、快判。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