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指标,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国家每月都会发布这一数据供人们参考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辛佩贤是国家统计局汕头调查队一名采价员,每月逢“五”逢“零”都是规定的采价日。2月10日上午9点,她如期来到汕头龙北市场。
“伯,这个菜多少钱?”“姐,猪肉一斤多少钱?”如果不是手里拿着手机记录,过往的市民群众也没发觉辛佩贤正在进行价格采集工作。每问到一个数据,辛佩贤都立刻录入到手机上的CPI数据采集软件里。
采价看似是一次次简单的提问,实则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坚持的工作,有时候甚至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多个不同品类的价格采集。“对于一线采价员来说,遇上与节假日重合的采价日,依然需要工作,”辛佩贤说,“尤其是在春节期间,摊主只顾着招呼顾客,没时间理你时,就是考验调查耐心和能力的时候。但为了完成国家采价任务,有时候辛苦也值得。”
据介绍,每种商品的采价次数视情况而定,不同商品每月的采集频次不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对于价格变动频繁的鲜活食品,每月需要采集6次。其他的规格品根据价格变动特点,每月采集1—3次。
【实习生】蔡旭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