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福瑞泰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Freetech)在2021上海世界智能大会上,举办了一场关于自动驾驶的技术分享会。会上,CTO沈骏强和自动驾驶专家喻清舟针对自动驾驶目前和未来发展策略分享了各自观点。
Freetech成立于2016年9月,分别在杭州、上海、嘉兴和湖州设有研发、测试和生产中心。其中,上海研发中心目前主攻激光雷达系统。嘉兴和湖州的工厂则设有专门的雷达生产线。
就在几天前,这家公司刚刚完成了超亿美元的A轮融资交易。由中国互联 投资基金领投,其他投资方包括惠友资本、东风交银汽车产业投资基金、云享乌镇股权投资、恒信华业、湖南五矿高创、卓毅资本等。
分享会上,CTO沈骏强介绍称,Freetech已经与一汽、上汽、长安、吉利、奇瑞、东风、福田和陕汽等车企旗下40余款车型达成定点量产合作,其智能驾驶系统前装的市场渗率增速居全国第一。今年预计销售量超40万套,销售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
他认为,目前智能驾驶的量产实践主要还是停留在L2到L3之间,也就是人机共驾阶段——在驾驶数据闭环的基础上,不断反馈并优化着车辆的驾驶模式,不断地升级软件功能,再进行优化人机共驾,这是一个良性的闭环,可以进行不断地迭代。
尤其是有条件自动驾驶的L3阶段,这将是Freetech近阶段开发与量产的重点。
作为中国ADAS和自动驾驶领域的老兵,沈骏强预计L2-L3阶段的人机共驾阶段,将会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而且或将比现在预期的时间更为漫长——因为L3级别的自动驾驶阶段,其实依旧是人与系统的融合,以及最重要的“安全第一性”,迫切需要解决信息感知层面的人机交互、规划决策层面的人机协同,以及执行控制层面的协同共驾这三大问题。
Freetech目前能做且在做的自动驾驶量产策略,是将已有量产和实际情况为基础,比如摄像头-雷达感知系统,对中国道路场景的理解,较为领先的核心算法,超过三年的前装量产经验,以及数十万台基于中国场景的行驶数据收集等优势,转化到更安全、更舒适、可量产的人机共驾体验上。
而这种人机共驾体验,不仅能包含L2-L4级别的可量产的自动驾驶方案,以数据为驱动的算法优化超快速迭代,更具智慧的路径规划和驾驶决策,驾驶员监测及提前预警驾驶员接管,冗余系统设计和Fail Safe安全停车,全方位传感器感知融合及预测等这几方面。
简单来说,Freetech的量产策略,就是以安全为核心,打造更舒适的人机共驾体验,并将已有的量产产品为基础,反哺到现在已经可以量产的L2-L4自动驾驶方案上。
Freetech自动驾驶专家喻清舟认为,目前自动驾驶系统的进化方式,其实是主动安全系统向舒适性系统演进。从主打成本可控前提下提高用户体验的L2.5,到不断增加感知能力,可以在ODD范围内长期脱手,短时脱眼的体验式L3,再到可以在ODD范围内长期脱手/脱眼的真·L3,和以Robotaxi为代表的封闭场景下的L4,这一步步的进步与过度,其实本质上就是人希望能拥有越来越舒适与放松的驾驭体验。
喻清舟表示,不要小看了如今的L2级别辅助驾驶。其实有许多L2级别的功能是被埋在冰山之下,有许多功能大家都还没有发现与挖掘。
对于L2和L3级别目前最大的差异,沈骏强和喻清舟都认为是驾驶员的责任认定。L3级别的自动驾驶其实是驾驶员和车辆共同承担驾驶责任,如果出了事故将共同承担责任。
目前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追求和法律法规、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同步,所以会有大量的L2+级别的组合驾驶系统出现。
此外,沈骏强认为可以不断地积累L4级别低速自动驾驶车的经验,将一些更先进的技术与理念,比如车辆预判系统等反哺到量产的L2-L3中,让技术开发更为全面。
他表示:“目前,不少公司开发的高阶自动驾驶的一些零部件,比如激光雷达等,我们都能做,但在做之前我们需要要看一下,这么干是不是划算,有没有足够的利润。比如华为的L4级别自动驾驶,其实99%是靠零部件等堆料堆叠上去的。这一点上,freetech更看重性价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