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变投资 彝族老乡靠“带资入股”脱了贫

7月的凉山,冕宁县拖乌乡鲁坝村,脱贫户俄觉尔哈子和妻子每天忙着采摘香菇,他们所在的冕宁高山食用菌产业园出产的“彝乡菇”牌香菇进入市场,供不应求。

公司收入看涨,俄觉尔哈子等当地170户彝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心里也乐开了花。因为,他们都通过邮储银行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成了公司的“股东”。

阿都克支莫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一天可收入70元。

用贷款入股企业

贫困户拿分红还能拿工资

“银行给我们每户发放了5万元扶贫贷款,我和很多村民都拿这个钱入了股,并在这里打工,大家可以领工资、领分红,还可以领土地流转租金,收入涨了一大截。”阿都克支莫已在冕宁万树食用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设的这个产业园里工作了5个多月。

以冕宁县为例,政府出资1000万元担保资金,邮储银行按照1:10的比例放贷,贫困户再将5万元/户的扶贫小额贷款投向企业,企业按照3%的比例给贫困户分红。

“像俄觉尔哈子、阿都克支莫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鲁坝村有66户,目前几乎都通过‘带资入股’的方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凉山州分行行长侯宝廷介绍。

扶贫小额贷款不仅为贫困户提供了入股资金,更成为公司的发展资金。“涉农企业贷款很难,”冕宁万树食用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守武介绍,邮储银行扶贫小额贷款是他们目前获得的唯一金融支持。拖乌乡共有1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公司,扶贫贷款额达800多万元,帮助公司度过了最艰难的初创期。目前,食用菌基地已为60余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立体+产业”

金融扶贫有了新思路

在昭觉县竹核乡邮政所门外,一左一右挂着两块牌子:邮储银行竹核乡扶贫金融服务站、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竹核乡“三农”服务站。一个场地,两块牌子,凉山州邮储银行将小额信贷、金融服务、电商平台、物流配送等内容叠加在了一起,精准发力扶贫工作。凉山州邮政分公司总经理郭宗昌透露:“我们与邮储银行两家单位优势互补,探索如何能将双方服务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竹核乡邮政代办员贾巴伍惹身兼邮储银行金融宣传员的职责,遇到有贷款需求的村民时,贾巴伍惹就会联系凉山州西昌市支行的信贷员王群来办理贷款事宜。

像这样的服务站,凉山州共有21个。而更基础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则有146个,遍布全州。

硬件立体化,打通了金融扶贫服务“最后一公里”,软件问题也要解决。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行长洪晓成提出了“立体+产业”的扶贫思路。“立体”是针对那些有一定经营能力和脱贫意识的贫困户,通过夜校培训+资金支持+电商+物流的模式,解决他们不会花钱、不敢花钱及农作物产供销等难题;“产业”则针对自身经营能力较弱的贫困户,通过“政府+龙头企业+银行+贫困户”的模式,解决他们居住分散、效率较低、脱贫难度高的难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7月5日
下一篇 2017年7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