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 呼和浩特8月1日电 题:草原有了 ,手机能放羊——看呼伦贝尔大草原牧民生活变了样
牧场能监控,手机实时放牧
在距离新巴尔虎左旗70公里外的牧区深处,牧民苏尼尔坐在家中惬意地欣赏 络电视,院外矗立着一个 络接收器,监控摄像头正对着草场上的牛羊,打开手机App,就能“实时放牧”。
内蒙古牧区地广人稀,在苏尼尔家居住的贡诺尔嘎查,牧户之间最远相距十几公里。由于地处偏远,这里一度手机信 非常不稳定,有时接打电话都要跑到附近山头上去,宽带 络更不用提。空闲时间,农牧民除了喝酒无事可干;外出上学、务工的孩子,走了就不愿回来。
2019年以来,新巴尔虎左旗与内蒙古广播电视 络集团合作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与新型智慧牧区建设项目,采取有线无线融合 的方式,确保95%以上的牧民实现 络覆盖,着力补齐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的短板。
如今,孤独单调的牧区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很多像苏尼尔一样几乎“与世隔绝”的牧民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手机,还享受到远程医疗、 络购物等服务。即使在疫情期间,牧区的孩子也能上 课,一点儿没耽误学习。
“我家有3300亩草场、200多只羊、20多匹马,自从装了无线 络和牧场监控系统,即使不在现场,也能随时从手机上查看牧场情况,再也不用追着羊群跑来跑去了。”苏尼尔满意地说。
牧场现代化,牧民也参股
牧民米吉格道尔吉家的草场,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占地8000多亩,却没有一个 围栏的影子,一眼望不到边。
“ 围栏都拆了,以前分割成蜘蛛 一样的草场,重新整合成一片,恢复了四季轮牧。”米吉格道尔吉说。
近年来,内蒙古部分牧民自发组织,拆除 围栏,把草场和牲畜入股,小范围地进行游牧。
芒来嘎查便是内蒙古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中的排头兵。2019年以来,芒来嘎查逐步拆除 围栏,整合了39万亩草场、5800多头(只)牲畜,248名牧民加入芒赉畜牧专业合作 ,成了股东和 员。
“现在一两个人就能放近千只羊。”米吉格道尔吉说,更大的好处是,实现了转场轮牧,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
现代化牧场的建设还解放了人力。牧民阿拉登仓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 后,他将自家的180只羊交给合作 统一放牧,自己靠着多种经营,去年纯收入11万元,还完了贷款,脱了贫。
克尔伦苏木党支部书记韩永利表示,碎片化的草原整合了,牧民们开始以新型股份合作的方式走到一起,实现了现代畜牧业与传统草原游牧文化的有机结合。
蒙古包变砖瓦房,牧区富又强
只有窗外一望无际的草原,才让人意识到原来这里是牧区。
“现在很多年轻牧民都住这样的房子,跟城里没两样。”难以想象,眼前满脸幸福的阿日斯楞,其实是个孤儿,几年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多亏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阿日斯楞由衷地说。当初就是在国家政策的吸引下,在外打工的阿日斯楞返回牧区,参加了政府提供的牧民技术培训,发展起养牛、养马产业,年收入20多万元,不仅脱了贫,还娶了媳妇。
“城里有的我们都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有,现在的牧民生活很幸福!”阿拉坦敖希特嘎查第一书记哈斯托雅亲眼见证了牧区翻天覆地的变化。牧民家里有车、城里有房,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还通了自来水。近些年,有的牧民还会在空闲时间到外地旅游。“这就是小康生活。”哈斯托雅笑着说。
草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牧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改善,牧民增收渠道有效拓宽……一幅牧区美、牧业兴、牧民富的小康生活新图景,正在内蒙古大草原上铺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